手下败将。
那些水草肥美的养马之地,悉为己有。
北魏的牧场,巅峰时期,拥有马匹多达两百余万。
隋朝统一中原之后,帝国马政除了沿袭前朝,还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
此时的牧监制度,就是设置陇右牧。
在这个机构中,有总监、副监、丞等职。
在全国各地适宜养马的地方,设置了许多地方牧监分领其政,下有骅骝牧及二十四军马牧。
每牧,置仪同及尉、大都督、帅都督等职位。
隋朝的马业,其马匹来源有两条。
一条,是从国外大规模引进;另一条,也是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国内繁衍豢养。
陇右地区,也就是阿布前世的甘肃、青海一带,从春秋战国时起就是华夏最主要的产马区。
隋朝依然如此,并因地而专设陇右牧,做为帝国将最重要的养马区。
这里,集中了天下专业、最多的专职牧马、人才,也将帝国最好的马种放在这里繁殖。
陇右牧,能养多少匹马?
那要看看,大隋帝国大军对马匹的需要情况。
大隋帝国十二卫二十四军,每军骑兵共四十队。
每队百人,每军4000骑兵。
按照最基本一骑双马配置,每军至少需要战马8000匹计算。
24军,就是最基本战马数为 19.2万匹。
此外,还得考虑备用马、驮马、挽马等的需要。
不说备用马和挽马,只说驮马的数量。
隋时驮马的匹配,是按照一伙十人配备最少六驮马来执行的。
大隋一个标准的军,在 2.5 万至 3 万之间。
其中,骑兵四个团四十队,步兵包括杂役和仆从兵,共约 2.1 万至 2.6 万之间。
如此数量计算,一个军的驮马,就需要 1.8 万到 3.5 万匹。
二十四军,是多少?
保守估计,在45 万到90万匹之间。
夸张吗?
一点都不夸张!
按照阿布前世唐远征高句丽时的确切数据,10万兵出征,战马2万匹,驮马8万匹,挽马1.2万匹。
共计,11.2万匹!
为什么需要这么恐怖的马匹数量?
后勤!
人吃马嚼,全都得靠马和车,并且因为机动性和便利性的要求,此时代的载具更多单独依靠马、驴、骡、牛。
大隋前后能大杀四方,靠的就是高效的马政,以及充沛的战马蓄栏量!
即使如此,二征高句丽时,军士还要将大量的过载粮秣埋在土里!
广皇帝,可没有短缺了驮马的匹配啊,他不小气!
可,军士们还是觉得,扛不动啊!
且隋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