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地主、百姓、贱民……乱了!
重新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完全是按照前大总管杨子灿的设计来搭建。
现在,豫州总管府的公务员比例,可要比以前多多了。
但同样,当地老百姓手里的田,也能按照文帝当年田亩制度,足额分配。
现在,豫州总管府各级衙署手里的公田,全部形成了一大块、一大块的农场。
这些农场,全是大量人口外迁之后,还留在当地的本分百姓分剩之后的余田。
大总管杨子灿并没有将他们继续分出去,而是置换整合,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官方经营的巨大农场。
这些农场的天地,也是以备将来当地人口增加之后,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按人头分派。
那平时这些天地如何经营?
有一部分,专门用来给那些郡县里中轻罪的人来劳动赎罪。
有一部分,则是用来给民间的商贾分包出去,填补府库。
剩下的,则用来轮耕,以保护土地的肥力。
所以,现在的豫州总管府各郡,在这个还处于以小农经济为根本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这两年反而越来越好过了!
按照阿布前世的专家研究,隋末时期山东、河南、河北三弟,为什么是匪患闹得最凶的区域?
一方面,是因为天灾和征役较多的缘故。
但最最根本的,是因为大隋人口的猛增,已经让人口最为密集的这三个地区,人均田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家均田制的标准!
当土地的产出,无法养活更多人口的时候,一场轻微的天灾就会引起老百姓极大的恐慌和不满!
坦率说,隋末的老百姓造反,还真不是前后历史王朝内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才引起的!
因为隋朝的均田制、土地买卖制,以及国祚不长的缘故,还没能出现大地主云集和土地集中严重的危险局面!
按照大隋的均田制标准,老百姓拥有的土地面积是秦汉至大清以来,历史最高!
充裕土地的出产,足够老百姓养家糊口,甚至还多有积存。
这,也是为什么大隋立国短短十年,就达到了经济、人口的历史高位。
那个事端取得的经济成就,历史上似乎只有宋明时期才堪堪达到。
虽然按照历史统计学研究,大清似乎也不错,但那是建立在大量东西方高产物种引入后的结果!
华夏老百姓有个什么特点?
好管!
大凡如果能填饱肚子,华夏老百姓很少会举个旗造个反!
仔细研究,历朝历代的华夏百姓造反,无一例外都是被逼迫到已经无法呼吸、无法生存之后来来的反抗。
肚子饱了,老婆孩子热炕头!
但凡有气,都是饿的!
人口最密集的河南诸郡、山东诸郡,甚至是不忿淮河浊水地区的郡县,为什么人口就那么快地下降了?
一方面,当然是战争的消耗。
这不是死多少人,而是俘虏的人,特别是被官府俘虏的人,全被杨子灿给弄走了。
另一方面,就是在当时算是中原地区最大旗帜的瓦岗寨,成了吞噬一切的“黑洞”!
继续阅读
当杨子灿静悄悄干掉瓦岗寨之后,不声不响,即以瓦岗寨为诱饵,让翟让当了头号大“卧底”!
大卧底?
对!
面对杨子灿的“威逼利诱”,翟让成了官府的“奉旨反王”!
结果,当河南地、山东地、淮水地各郡不明就里的大小“土匪”,一头扎进高大雄伟的瓦岗寨之后,就再也不见了!
不见了!
他们,她们,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