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姑爷已经来了。”颜如玉的闺房内,她的贴身丫鬟小玉兴冲冲的跑进来说道。
小玉是个颜府的老人了,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被严父买下来了,当做颜如玉的贴身丫鬟。小玉虽说也是婢女,但是她和颜如玉关系很好,自从来到颜家后基本上就没做过什么重事。
颜府的下人们都常常私下说道:小玉虽说是个下人,但是实际上却是个“小,小姐。”
得益于常年的养尊处优,再加上五官端正,再加上营养充足,发育良好,身材曼妙,虽然没有颜如玉那么漂亮,但也着实是个美人。
小玉和颜如玉天生就是一体双面的,颜如玉嫁过去了,她自然以后大概率也是张定的小妾,这年头都是如此。从婢女和小姐到小妾和夫人,她们天生就站在一条战线上。因此,这些天一起相处的日子里他对张定也是格外上心。
谁能对自己的枕边人不上心呢?经过这些天的观察,她也发现了张定不仅长相帅气,最主要的是她觉得张定比起相貌更让人倾心的是他那份男子汉的担当与气概。这在其他人身上是绝对没有的。
今天她身为颜如玉的贴身丫鬟,自然也是捯饬了一番。穿上大红色的衣服,戴上各种繁琐精致的饰品,直把她显得让人挪不开眼睛。
“嗯。”颜如玉故作淡定的说着,但是因用力过度导致双手变白的双手证实了她的真实心情。这一天终于是来了,原本以为不会有任何心理波动,但是事实证明,她心理还是激荡起伏,激动不已。
颜如玉端坐在床沿上,身穿大红色的喜服,被子什么的全是清一色的红色,上面绣的全是些鸳鸯戏水之类的图案,婴儿胳膊粗细的蜡烛燃烧着,映照着佳人貌美婉约的脸庞,氛围里全是喜庆的感觉。
婚礼者,昏礼也。
昏礼之所以被称为“昏礼”,主要是因为在古代,迎娶新娘的仪式多在黄昏时刻进行。昏礼,即婚娶之礼,是中国古传统婚礼的称呼。这一仪式记载于《礼记·郊特牲》中。
这与古代的习俗和信仰有关。首先,黄昏时分象征着阴阳交替,男为阳,女为阴,此时迎娶新娘被认为最符合天地阴阳的转换,因此具有特殊的意义。
其次,这一习俗可能也与早期的抢婚习俗有关,黄昏时分进行婚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抢夺的风险。此外,《易经》中也有关于黄昏时期进行婚娶的记载,这进一步强化了“昏礼”这一称呼。
尽管现代人可能对在黄昏时分迎娶新娘感到好奇或不解,但这一习俗在古代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古代社会婚姻观念和宇宙观的体现。
在昏礼中,父亲会为儿子举行醮礼并命令他前去迎娶新娘,男性先于女性行动。这一过程中,婿执雁作为礼物,经过一系列的揖让、升堂、再拜等礼节,最终将雁奉献给父母,象征着亲受之于父母。
然后,新郎会到门外迎接新娘,并引导她进入家中,共食“牢”(一种仪式性的食物),以及进行合卺而酳(即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夫妻同体、同尊卑,以此来亲近彼此。
这一系列礼节体现了敬慎重正的态度,被视为礼之大体,以及成就男女之别、确立夫妇之义的方式。
昏礼的记载还提到了古代农家在嫁娶时因苦于灯烛之费,选择在旦昼(白天)进行送迎,而不局限于昏时(夜晚)。
这说明古代婚礼的实践也受到经济条件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并不只是现在社会如此,只是古来皆如此。
在《礼记》中,昏礼被视为礼之本,礼的起始于冠礼(成年礼),基于昏礼(婚礼),重于丧祭之礼,尊于朝聘之礼,和谐于射乡之礼。
这表明婚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不仅仅是男女结合的仪式,更是一系列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