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际联盟成立之后,火星城市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人类在星际探索上的每一步都扎实且谨慎,但谢轩和他的科学团队心中始终清楚,要真正开创星际文明的新时代,单靠恒星桥和现有的量子传送技术仍然不够。人类需要更快速、更高效的方式来进行星际旅行,将探索的范围从火星、木星扩展到更遥远的星系。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一项被称为“量子跃迁”的技术。量子跃迁技术的概念在物理学界早已提出,但其理论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犹如天堑。正因如此,谢轩汇集了星际联盟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一个专门的量子跃迁研究团队,以攻克这项关乎人类未来的技术难题。
在火星研究中心内,谢轩与科学团队的核心成员们召开了一次技术研讨会。会上,量子物理学家唐博士详细介绍了当前团队在量子跃迁领域的研究进展:“我们已经能够在小范围内实现量子跃迁实验,将微小物体在极短时间内传输到特定坐标,但在扩大到人类载具时,我们遇到了严峻的能量和稳定性问题。”
谢轩一边倾听,一边认真翻阅实验报告。在过去的数月中,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消耗和风险。他们需要在量子跃迁的短瞬间中,精准定位目标坐标,同时确保跃迁中的物质结构不会被空间波动撕裂。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能量,还需要极高的空间稳定性。
“是否可以借助星能电池的强大能量,来支持量子跃迁的稳定性?”谢轩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唐博士沉思片刻,回答道:“理论上星能电池确实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但量子跃迁需要的不仅是能量,还需要空间的稳定性。量子跃迁会引发强烈的空间波动,我们的设备尚未能承受这种冲击。”
另一名工程师提议道:“也许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能量共振波’来同步空间的稳定性,确保在跃迁的瞬间,空间的各项数值保持一致,降低物质撕裂的风险。”
这一提议为会议带来了新的讨论方向。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和模拟,决定将“能量共振波”这一概念纳入下一阶段的实验。该方法通过调节星能电池中的量子能量,使之与跃迁目标坐标的空间频率一致,从而避免空间波动造成的撕裂。
然而,尽管这一思路在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的难度极高。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团队决定分步骤进行实验。实验一开始,科学家们先尝试将一小块物质进行量子跃迁,使用能量共振波确保跃迁过程的稳定性。在连续数十次的测试中,尽管传输的距离不断增加,但每次跃迁结束后,物质的结构依旧完好,未发生任何损伤。
“成功了!”实验室中,技术员们忍不住欢呼。尽管只是一次小规模实验,但这标志着量子跃迁在稳定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接下来的数周里,团队不断调整设备,最终决定将实验对象从小物质升级为无人的测试舱,并增加跃迁距离。在火星沙漠的一处实验场,科学家们在方圆数十公里的区域内布置了大量监测设备,记录跃迁过程中每一个能量和空间的细微波动。
“各项参数已稳定,可以进行跃迁准备。”指挥室内,唐博士宣布道。
谢轩站在监控室内,亲自监督实验的每一个细节。他知道这次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决定量子跃迁技术的未来。如果成功,便意味着人类的星际旅行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倒计时结束,测试舱在量子共振波的引导下缓缓启动,跃迁装置发出耀眼的光芒,整个舱体瞬间消失在原地。几秒钟后,传感器监测到测试舱在数十公里外的预定位置精准出现。科学家们冲到测试舱旁边,检查各项参数,发现舱内的物体保持原样,数据毫无异常。
实验的成功让团队兴奋不已,量子跃迁技术的稳定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