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薛老大赶车去县里,拉回来两袋白面和十斤红糖,邹氏心疼得直抽抽。
还未到秋收,虽然大旱已过,年后涨上去的粮价飞速下跌,但并未跌到往年的水平,现如今还是虚高,一斤白面九十文。
要等到秋收后,粮价才会真正降下来。
这两袋白面六十斤和十斤红糖,总计花费七两银子。
七两银子,要是搁以前,邹氏打死都拿不出来,现在她打络子,倒是存下来一点,本想攒够了先还薛灿的债,这一下又清空了大半。
但是没办法,二儿子成了童生,这是大溪村难得一见的大喜事。
她要是不请客,一定会被指指点点说闲话。
午饭过后,村里妇人回来上工,手里都拎着大盆,这是邹氏跟她们借的,用来泡红豆还有和面。
这一下午,邹氏和宝莹没闲着,在东厢阴凉处,摆出一溜大盆,里面都泡着红豆。
那边红豆泡好后,娘俩开始和面,里面混入面引子,和好面后盖上白麻布等待发酵。
好在薛灿这里宅子够大,要不然真折腾不开。
和完一袋面,邹氏累得一屁股坐在板凳上,长吁短叹,“这活指望咱娘俩真要累死,要是有个帮手就好了。”
薛宝莹动作一顿,想到一个人,但没敢吭声。
要说做饭,不得不提杨花,她做饭可好吃了,宝莹觉得比她娘做饭还好吃,要是杨花能过来帮忙,她们娘俩能轻松不少。
见宝莹不吭声,邹氏竟然猜到宝莹在想什么。
主要是邹氏非常在意大儿媳,那是她心头一根刺。
她冷下脸,没好气地说,“你要是想让我多活两年,最好断了那个念头。”
宝莹嘿嘿一笑,讨好邹氏,“娘,我什么都没说啊。”
邹氏气不顺,站起来去外面,没过一会儿,拉来久儿娘和乔氏帮忙。
两袋面和好了,已是夕阳西下,薛灿和许氏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不少东西,后面跟着薛沐,他手里也提着不少东西。
这天晚上,他们薛家内部先进行一次庆祝,薛灿买了不少现成吃食,当然里面她偷偷塞了不少从空间里拿出来的东西,不然凭着现在的物价,她也会肉疼。
四月中旬好天气,晚上不冷不热,将家里一张大圆桌和矮方桌,以及两个小炕桌都搬出来,摆到了小院里。
院里四周插着火把,照亮小院,以及满满一桌子美味佳肴。
薛灿亲自去请,老宅的人都过来了,除了薛家人,还有久儿一家以及石磊,热热闹闹坐满三桌子。
入座的时候,薛灿使了个心眼,薛老爷子上座,旁边是两儿子,大伯娘挨着薛老大坐,薛灿挨着薛老三坐,叶正挨着薛灿,另一边是宝莹,中间夹着许氏。
至于薛庆有,他不想撇下杨花,也不想让邹氏不高兴,他便没有来,薛灿给他拿回去一点吃食,让他们单独庆祝。
王氏和蒋氏带着孩子们坐在矮方桌,久儿一家和石磊围着炕桌坐。
薛灿这么安排,无人敢反对,她看见蒋氏难受地撇嘴,便打心眼里高兴。
想当初在老宅,她坐不到主桌,这回终于报仇了。
等大家坐稳后,薛灿举起酒杯,先说替薛庆林高兴,然后告诫家人不许飘,越受人捧的时候,越要低调稳住,别给薛庆林添麻烦,不然她饶不了他。
最后一句话,薛灿紧紧盯着薛老三,咬牙切齿地警告。
说完这一大段,她把话头递给薛老爷子,“老爷子,您有什么话要讲?”
薛老爷子被夺走一家之主最先训话的机会,心里有点不高兴,想给薛灿使脸色。
薛灿一看,懒得迁就,直接拍板做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