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的路上,偶遇一信徒,将死之时将自已的孙子托付给佛祖,远行僧将这孩子带到鹿花坳,祖师给他起名慧见,教他认字习箫棍武吹箫礼佛诵经。
从他十二岁起,每年的秋末,会跟王默然的太爷及太爷的父亲牵着毛驴驮着山货出山,王家卖山货,他化缘,除了一碗粥接受盐。
年年如此,以致于当地百姓,养成了习俗,看到和尚、僧人化缘都希望到自家门前,以得佛祖保佑,不到饭点半碗盐,谁家都出得起。
十岁左右的王默然的太爷,白天帮父亲卖山货,晚上和慧见躺在桥洞下或着玉米秸秆上数着星星听着慧见的诵经入睡,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出山化缘至到王默然出生,王家出山卖山货换成了,王默然的父亲和爷,太爷让慧见师傅把鹿花坳的山货交给他们,卖了给他们购买生活用品。
当祖爷把王家四代一独苗的王默然送到鹿花坳托付给慧见师傅时,不到三岁的王默然在慧见师父的怀里啼哭,在慧见师傅的腿上酣睡,他是慧见师傅的徒儿,喂饭灌药握着练字晨起习箫棍武旭日东升吹箫,一套箫棍舞得可胜哑巴师兄,竹箫、玉箫、铜箫、铁箫都能吹出百鸟齐鸣、万泉齐涌的动感,唯有慧见师傅诵经他便酣睡。
万事求缘,无缘便放飞。王默然是慧见师傅的唯一一个俗家弟子。
坳内二亩多的平地,被哑巴师兄打理的非常的肥沃,冬种一季麦子,可收获二仠多斤,秋种玉米、谷子、黄豆、绿豆,花生,另外在山坳的缓坡上还开辟了一些梯田,蔬菜和粮食可以达到自给,梯田里有从陵淇河滩挖出的泥沙,王默然从战友那里要了些高硒黑衣花生种子,哑巴师兄种在梯田里,年年丰收。
王默然当兵的第三年,自然而然地开始供养鹿花坳,随着坡下村和外界的越来越多的接触,鹿花坳和坡下村也减少了往来。直到王默然退伍,鹿花坳才再次回到坡下村的记忆里。
日照沐雪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