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54章 “整风整纪”(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张浚的过错,不过是失策而已,智者千虑,尚有一失的时候,平常人思虑,没有不想着以求万全的!”

“但如果因为有一次失误,便置之死地的话,那今后有奇谋妙计之人,谁还敢随便说出来?”

“这件事关系到朝廷今后的言路,并不是因为臣私自偏心于张浚啊!”

赵构看赵鼎说的言辞恳切,方才动容。

遂撤销了贬黜张浚前往岭南的成命。

张浚虽然不用去岭南了,但是还是被撸掉相职。

改为“责授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

至此,淮西之变的处理结果便告一段落。

总结来说,因为张浚的用人不当,加之操作失误,导致帝国一下子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兵力。

但是最终责任,还是定在了军队身上。

所以,对张浚的处罚也算是高拿轻放,仅仅贬了个职而已!

按理说,就张浚的这等“祸国”行为,砍头也不为过!

贬职算怎么个事儿?

有时候在朝堂上说错一句话,还被贬职呢!

两相比较,这对国家的伤害性有可比性吗?

也就是说,在宋之一朝,无论文人再怎么混球,关键时候他们这帮文官集团,还是会“官官相护”的。

这是先辈们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至于伤害?

他们各个都是“乾坤大挪移”的高手,直接转给武将那帮大老粗去买单就好了啊!

这可是基操!

哎!

这都什么事?

也难怪宋之一朝,武将始终硬不起来!

天天被皇上防着,被文官看不起,处处遭受排挤,关键时候还得背黑锅,能硬的起来才有鬼!

一个连国家最高领袖,都不重视武将和军人的地位。

你如何指望这个国家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欺凌?

就好比自家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家长问都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劈头盖脸的把自家孩子一顿削!

这是赵构没赶上孩子青春期叛逆,否则你试试?

抛开那些烦心事,赵构当天对于这位“两落三起”,第三次出任首相赵鼎同志,还是十分满意的!

果然,不断的下放基层工作,还是很能锻炼人的嘛!

赵构直接授予了赵鼎组阁的专断权。

也就是说,赵鼎可以单独决定组阁人选。

面对这份信任,赵鼎没有得意忘形,他只提议了一个自己的工作搭子,其余的人还是交由皇帝做主。

而这个人就是——王庶。

一个曾任大宋西军总司令长官的主战派选手。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赵鼎的本意,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其实他还是比较中意于秦桧的,而历史上他,也的确是这么选的。

原因有二:

其一,赵鼎早就看透了赵构的小心思,他就是想要借助秦桧和金人的关系渠道求和,选择秦桧也属于投赵构的心思。

其二,因为淮西兵变的事儿,使得南宋一下子失去4万主力部队,而伪齐则是平白多了4万战力。里外里算下来,这就相当于8万人的损失!

此消彼长之下,南宋战力明显拉跨一大截。

赵构也不得不由“攻势”转为“守势”,这也是他提拔赵鼎的一大原因。

而赵鼎本身,就属于维稳系的“主和派”代表。

最大的执政特色便是“稳定压倒一切”!

比如建议赵构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杭州,以避兵锋……

但是,这一次,他却坚定的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