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500骑兵老兵是整个季汉十数年积攒下来的精华,一般的骑兵即使拥有马鞍也做不到先射一箭,再迅速切换武器发动冲锋。尤其是姜维的新编骑兵手持的木枪比以往更长也更加沉重,绝不可能提前切换武器射一箭.
所以他需要另一支轻骑兵部队为自己的骑兵提供协助,这支部队要能够骑射,还要有足够的机动性,可以先一步发动攻击,并在攻击之后立即向两侧分离,在分散敌人远程火力的同时为他的新式骑兵让出冲锋的通道。
于是在又一次向丞相打报告后,姜维通过马岱的关系,向彻里吉借来了一小队羌人骑兵,由另一个小部落的首领迷当统领,帮他练兵。
迷当作为彻里吉西征返回后才投奔过来的羌人部落首领,一直非常羡慕彻里吉参加匡扶汉室的工作早,如今彻里吉不但享受汉将待遇,还蓄了头发,又换了平日衣服,据说还死皮赖脸让马岱帮他向丞相讨了个汉姓。
诸葛亮考虑到他在西征中冲锋陷阵、保疆卫土,为大汉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在电台请示过刘禅后赐“卫”姓给彻里吉,意思是“守卫、保卫”之意,体现彻里吉的军事作为,日后旁人闻其姓,便知他是守护大汉疆土的英雄,其部落中的男子们也跟着沾光,愿意改姓的就一并姓卫。
马岱还好心给他解释,昔日大汉的大将军卫青也姓卫,丞相帮他向陛下讨来这个姓氏当真是费心了,于是彻里吉就更高兴了,没事儿就跟以前的羌人老兄弟们强调自己如今叫卫吉,乃是天子亲封的归义将军,把其他羌人小部落的首领羡慕得够呛。
如今羌人们已经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认知,要想抱着大汉的大腿过日子容易,只要按照大汉的指示迁徙过来为大汉工作,无论种田还是放牧,就有好日子过,不但能填饱肚子,还有各种器具可以采买。但是若想真正融入大汉当中不被当成外族,就得为大汉献上血税。
比如汉军中的无当飞军就是南中那边的南蛮精选的青壮,这支部队据说在北伐几次战斗中都表现颇多,孟获那边的子侄因此出入丞相府跟进自己家一样,还跟丞相的儿子多有接触。
再比如彻里吉本人带着羌人士兵跟着大汉从金城一路打到西域又打回来,还带回来大宛的良马,等回到凉州又马不停蹄跟着马岱来援救天水的汉军主力,不但本人获得封赏,那些跟着他打了一路的羌人也同样获得赏赐,几个小部落的头领也获得了“汉归义羌长”的头衔和印信,虽然没有像彻里吉那样获得汉姓,不过他们也很满足了。
反面例子就是那些氐人,当年投得并不比羌人慢多少,还有个“不曾抵御大汉天兵”的优势,结果这帮家伙居然满足于种地生活,甚至没有派人跟着汉军一起打仗,等到此次凉州保卫战,他们的首领才想起来选派精壮跟着汉军北上,结果还没捞到仗打,全程只能当民夫,战后丞相想给点封赏都找不到理由的。
所以迷当得知又有汉军来选人的时候就死皮赖脸给彻里吉送去一波礼物,求来了这个机会。当天就满心欢喜地领着这一小队羌人骑兵奔赴姜维营帐,向对方报告。
姜维看了看这些羌人骑兵,觉得应该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便向迷当大致说明了练兵的计划与目标,迷当点头宛若小鸡吃米,拍着胸脯保证:“将军放心,俺们三岁就上马,五岁就开始练习射兔子,别的本事没有,牧马和骑射的功夫可不差,定能完成将军交代的任务。”
结果练兵伊始,困难便接踵而至。虽说羌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射娴熟,但与姜维所要求的战术配合却有些脱节。他们习惯了自由驰骋、随性射击,如今要按照既定战术,先一步发动攻击后迅速向两侧分离,这对他们的纪律性和协同性是个极大考验。
如果说前几次只是效果不佳,那么数次失误后,羌人骑兵干脆连左右也分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