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辛只好暂停冲锋,率领大军跟随。
过不多时,两名鹰部斥候传来消息:在夏侯渊的前方一直有三支大军在不断前进着,呈“品”字型结构,各有三万余人。
左边一支由张辽乐进统率,右边一支由徐晃张郃统率,前面一支由李典、于禁、夏侯惇以及军师程昱统率。
倒是没看见郭嘉和曹丕的身影。
诸葛亮一直在暗记走过的路线,联系到斥候的话,马上识穿了曹丕的意图:“主公,曹丕一直向西南边赶,恐怕是要回襄阳啊!”
他进一步解释:“他明知道你受了曹操的恩德,不会对他们这支部队下死手,因此摆出这样的阵型,好整以暇地撤退。我更估计,他和郭嘉已经率领着最亲信的五万人快马加鞭地赶回襄阳。而后面这十万人,则是为了拖住我们的行军速度。”
诸葛亮分析得非常透彻,史辛深以为然。当即下令让鲁肃带着余下那七万人和所有粮草辎重,与本军汇合。既然曹丕一心撤退,这支部队留在彭城也没什么意义。
史辛对这一仗志在必得,他们之前就讨论过胜利之后军队该如何分配,这十五万大军就当做是为了防备益州提前作准备吧。
就这样,两支军队一前一后,一追一赶,夏侯渊率一万军在中间策应,保持着诡异的平衡,走在豫州的大地上。
史辛当然不会让曹丕如愿进入襄阳,要是那样的话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收服荆州。他早在决定尾随曹军的时候已作出相应部署,小金银被派到兖州传递信息。
这一路上史辛也没闲着,从十五万人当中抽出五万,分成二十支小队,开始收服豫州和扬州的各大城池。
五万人听着不多,但以史辛如今的实力,以及曹丕一心逃亡的态度,这两个州早已风声鹤唳,大军到处所向披靡,敌兵逃的逃降的降,过程意料之中的顺利。
被派去扬州统领军的人是孙策,他出身江东,对那边最是熟悉。而被派来豫州的是徐庶,他之前在豫州也是经营日久。
作为早已运转自如的国家机器,史辛以及手下的文臣对治理州城早已得心应手。随着对当地政治的牢牢控制,经济、文化、情报等工作开始向豫州和扬州渗入,大量人才的输入,两州很快就会融入到北方五州中去。
有句话叫哀兵必胜,曹军主公新亡,军上下被悲恸包围着,将士们都有决一死战的决心。
只是任何情绪都会有缓解的时候,这几天里史辛一直尾随,給曹军巨大的压力。他们曾回身试探,史辛要么就灵活地避开,要么就守得像铁桶一样,根本奈何不得他们。随着时间一过,悲愤的情绪逐渐褪去,恐慌蔓延开来。
史辛为什么一直吊着我们不放,却又不来打?
大公子到底想干什么?行军如此缓慢,就不怕史辛一鼓作气冲杀过来?
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是逃走,还是用计?
就连军师和将军们也搞不懂曹丕和史辛在搞什么。郭嘉曾数次问起此事,曹丕都不答,反问派去司马懿那边的使者有没有回音。
唇亡齿寒,这是曹丕想到的最合理的理由,而且自己表明了会俯首称臣,司马懿没有拒绝的道理。
令他绝望的是,等待几天之后,司马懿毫无反应,使者石沉大海。
又过几日,使者是回来了,得到的回应是:司马懿正在修炼的紧要关头,压根就没接见他们。只有刚从北邙山铩羽而归的李儒、邓艾等人稍为接见,对曹丕的请求亦不敢擅作主张。
曹丕顿时急了,如果没有司马懿的支援,就算进得襄阳也被围困。于是,他下令加紧行军,在六日之后终于进入襄阳境内。
为了保存自己,堕后的十万大军依然拖着史辛。
眼看距离襄阳城只有一个时辰行军时间,只要进入真龙护罩的保护范围,曹丕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