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大喜,还于内宫,暗命唐衡将单超、左悺叫到密室。
二人入内,参拜天子。桓帝问道:今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内外皆为其亲信控制,朝中大臣亦皆惟命是从,国将不国矣。我欲除之,卿等以为如何?
单超回奏:梁冀乃是国之奸贼,早该除之。只是我等无智,未知陛下方略如何?
桓帝:我意甚明,惟卿等谋划消灭梁氏计策。
单超:若灭梁氏不难,只恐陛下中途犹豫不决。
桓帝:梁冀理应消灭,朕绝不犹豫!
单、左闻言大喜,于是奏请复召具瑷、徐璜入内,与唐衡共计五个中常侍,当天子之面噬臂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天子与五常侍密议之事,早有宫中耳目,偷偷告知大将军。
梁冀虽不知其所议为何,但猜疑对己不利,就派中黄门张恽入宫,以防止政变。
未料五常侍早有准备,张网以待。具瑗先下手为强,立将张恽逮捕,然后奏报天子:张恽未奉有司之命,突然带兵持械入宫,必是图谋不轨。
桓帝闻奏,于是亲临前殿,立即召见诸部尚书,公开梁冀罪行;并下诏令:命尚书令尹勋持节,率领丞郎以下官员,皆带兵器,守住宫廷官署,并收各种调兵符节,送回宫中。
各部尚书闻说欲除梁冀,无不雀跃,精神振奋,齐呼万岁。
汉桓帝见众心一致,信心大增。未过片时,各种调兵符节已经收齐,送入宫中。
桓帝于是居高而坐,分兵派将:派黄门令具瑗,带左右两厢骑士、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等,共计一千多人,使司隶校尉张彪为将,前往包围梁冀住宅。
具瑗、张彪:喏,臣等遵旨!
桓帝:再派光禄勋袁盱,持符节没收梁冀大将军印绶,改封为比景都乡侯。
袁盱:喏,为臣遵命!
于是带兵出宫,连夜包围大将军府。梁府家兵见有帝旨,不敢反抗,弃械束手。
梁冀出其不意便被控制,并被收去印绶,知道大势已去,便与妻子孙寿皆都自杀。
袁盱即命具瑗及张彪留下抄没梁冀家产,自己快马回宫,向天子缴旨。
桓帝闻报,知道大事已定,遂向百官宣诏:命将梁冀子河南尹梁胤、叔父屯骑校尉梁让,亲信卫尉梁淑、越骑校尉梁忠、长水校尉梁戟等人,连同梁、孙两家内外宗族亲戚,全部逮送诏狱。不论老少都处死刑,暴尸街头。梁不疑、梁蒙已死,家属不究。
众官闻此,全体下拜,齐称万岁。
梁氏宗族既除,复又清算朝堂。天子诏曰:凡因梁冀推荐所立三公,皆都罢黜。太尉胡广就地免职为民,司徒韩演、司空孙朗逮捕入狱,听候处置。
继续阅读
众官闻此,面面相觑,不再山呼。
画外音:梁氏既被扳倒,受此案牵连而被处死卿校、刺史,以及二千石官员数十人,梁府故吏及宾客被罢职者三百余人,朝廷为之一空。梁冀私生子梁伯玉时年十五岁,终被从夹壁中放出,得以重见天日,状若呆傻,凡事不知。桓帝闻其命运坎坷,怜而赦之。
镜头转换,洛阳城中。
当时政变突然从宫中爆发,使者来回奔驰,满朝公卿齐集朝堂,不知所措。城中官府、街市、里巷俱都纷扰动乱,时过数日,方才平定下来。
满城百姓闻说梁氏家族已倒,无不拍手称快,沿街醉歌者不绝于耳。
朝廷没收梁冀全部财产,变卖所得共获三十多亿,用以充实国库,因而减免天下百姓一半租税。又命开放梁冀私人林苑,迁徙贫民入居,在里面安身立业。
延熹二年八月四日,诸事已毕,汉桓帝升朝坐殿,犹如背上芒刺尽去,浑身轻松。
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