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败也。
吴军闻此,方才心安。但上天不佑,从夏至秋再至冬末,竟滴雨未下,寿春遭遇三十年未见之大旱。至次年正月,城中渐渐粮尽。
诸葛诞、文钦、唐咨便令军匠制造进攻器械,强行从南面突围。魏军从高处发射石块,以火箭烧毁进攻器具,城内军屡不得出,尸首遍野,鲜血流满堑壕。
守军难出,又因城内断粮,纷纷出城投降,多达数万之众。
文钦欲将淮北人全都驱赶出城,以便节省粮食;诸葛诞不欲放弃旧部,坚决不从。文钦因前番起事被诸葛诞出卖,本来就怀恨在心,今见不纳己谏,乃发不满之语。
诸葛诞大怒,因见文钦诸子皆都不在城中,于是拔剑杀之。文钦旧部大哗,趁夜越城降魏,并将凶信报于公子文鸯、文虎。
当时二人皆在寿春外十里小城据守,听说父亲被杀,便欲率众赶赴寿春报仇。但部下吴兵皆不听命,且欲密谋杀其弟兄,就此还归江东。
文鸯、文虎看出吴兵皆生异心,只好独自逃出小城,投奔司马昭。
魏军官兵见文鸯来降,想起前番被他所杀甚众,于是满营大哗,要求将其弟兄斩杀。
司马昭爱其勇猛,劝慰诸将:诸公且慢!若论文钦叛逆,不容赦免,其子理应杀死。但文鸯、文虎因走投无路投降,目前寿春未下,倘若杀之,则必坚城中官兵死守决心矣。
于是赦免文鸯、文虎,令其二人率领数百骑兵,到城外巡回呼喊:某乃文钦之子文鸯、文虎是也。今我二人投魏,尚且不杀,尔等还怕何来?
城内守兵闻言,皆私下计议:文鸯乃司马氏仇人,尚且重用,何况我等?
于是皆欲投降。诸葛诞闻之大怒,日夜亲自巡城,每以杀人立威。
镜头转换,按下寿春危城,再说东吴大军。
曹魏兖州刺史州泰,率军挺进安丰,派将城外搦战。吴将朱异恃勇出城交战,因中州泰伏兵之计大败,死伤二千余人。
孙綝闻报大怒,亲率大军进屯镬里,传令朱异率丁奉、黎斐等将,以五万军攻打曹魏。朱异屯于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征募勇士六千人,在屯西六里处搭建浮桥夜渡淮河,准备修筑半月形营垒。不料又被曹魏监军石苞及州泰发现,反将渡河吴军击破。
朱异又造攻城武器车箱,围逼五木城,再次大败而归。与此同时,魏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从小路奇袭吴军屯放辎重之所都陆,焚毁朱异军全部军备粮草。
孙綝再派兵三万,令朱异与魏军死战。朱异见魏兵难胜,不肯从命。孙綝大怒,已生杀机,遂使人持亲笔手书前往朱异大营,请往镬里相见,商议行止。
朱异见书,不疑有他,便欲前往。
陆逊之子陆抗在侧,极力劝道:将军前抗丞相军令,此去恐有不测。
朱异说道:孙子通虽贵为丞相,乃某之家人耳,将军何所疑乎!
于是不听陆抗相劝,坚持前往。孙綝见到朱异,即令力士擒于座中,按伏阶下。朱异大叫:我乃吴国忠臣,今有何罪遭擒?
孙綝不理,下令诛杀朱异,悬首辕门。即令胞弟孙恩虚张声势,前往救援寿春;又唤全端之子全祎:若退不得魏兵,你父子休来见我!
发完号令,竟自引大军,退回建业去了。
孙綝没有拯救诸葛诞,却将假节大都督朱异杀死,吴主孙亮连带满朝文武闻之,无不愤恨异常。骠骑将军朱绩把守陆口,闻孙綝冤杀父亲旧部朱异,更是怒不可遏,竟修密书暗呈蜀汉大将军姜维,请其制定吞并吴国计划。
姜维因心在伐魏而不在灭吴,即回书朱绩,以善言解之。又派右将军阎宇率五千兵到白帝城防守,一边探听朱绩消息。
全祎引兵欲入寿春,见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