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城,这座古老而坚韧的城池,历经了风雨如磐的洗礼,仿佛一夜之间,繁华尽褪,只余下满目疮痍与寂寥。战乱与流民的足迹,无情地践踏了往日的喧嚣,商业的脉搏几近停滞,留下一片死寂,仿佛是岁月长河中一段沉重的叹息。
正如古语所云:“风雨之后,必有晴天。”随着最后一缕硝烟的散去,流离失所的百姓缓缓撤离,汤阴城渐渐卸下了沉重的枷锁,迎来了它重生的契机。县令张城踏入了这座亟待复苏的土地,他的归来,如同一缕春风,悄然吹散了笼罩在城头的阴霾。
街道上,最初只是稀疏的几缕阳光穿透云层,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渐渐地,这份温暖与光明开始蔓延。胆大心细的商人们,仿佛嗅到了复苏的气息,小心翼翼地推开了紧闭多日的店门,让久违的货物与欢声笑语再次充盈了狭窄的巷弄。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几分谨慎与疲惫,但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
商铺一家家重新点亮了灯火,照亮了夜晚的汤阴城,也点燃了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布匹店、茶馆、酒楼……各行各业渐渐复苏,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更添了几分劫后余生的坚韧与不屈。
随着一阵鞭炮的响起,孙掌柜的粮店重新开业,不过店名更换了,不再叫做孙家粮店而是按照李振起的中粮油。
名字简单且霸气,让人一听就知道这家店是销售米面粮油的,在这里李振也不用担心商标冠名权等问题。别说现代的这家单位不知道自己使用了名字,就算是知道了你有本事穿越到宋朝来告我呀!
张城靠着李振支持的粮食和士兵,迅速将汤阴城的治安弄了起来,然后收拢之前的衙役对现有的居民进行重新编户统计。这一统计不要紧,竟然发现如今汤阴城的人口还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张城倒是不用担心粮食不够的问题了。
张城按照李振教的办法,并未直接开设粥棚,而是组织汤阴城内的人们对被破坏的城墙和各项设施进行修缮。参加劳动的人自然是管饭的,只要按时完成任务,每天还会发放一些粮食让他们带回家去。那些地痞闲汉不肯干活自然是没有饭吃的,不光如此,张城派人调查这些人在拜火教掌管汤阴城的时候是否干过什么坏事,如果有那就好办了,直接关进监牢中,按上一个暴民的名头。
汤阴城是这几个被流民袭击的县城中第一个恢复的,张城的功绩也被他的上级看在眼中,在这次官员考核中打了一个大大的上优。
随着金国军队的大量介入,拜火教组织的流民暴乱很快就被平息,听说在东边几个州府杀了好几万人,弄得不少村镇直接清空了。
在选定好一个黄道吉日后,李振在汤阴城的饭庄开业了。
代表喜庆的红绸子挂满了整个街道,也不知道王长刀从哪里弄来的鲜花和绿树,将饭庄所在的街道装扮得生机盎然。
此刻一脸得意的王长刀正扛着他的双管猎枪在街上巡视,如今整个汤阴城的城防都是由李家寨士兵负责,之前的进出城门收费也被李振给废弃了。刚开始县令张城还有些心疼,认为这是一块肥肉,可半个月后,他看到了商业税收的账目后乐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哈哈哈...李寨主,李贤弟,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为啥这取消进城费后,突然多了这么多的商人?”
李振看着大街上无数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声的对他说:“县令大人,你说整个大名府路,就我们这里治安最好,收取的商业税也是最低的,还没有衙役官差勒索商人,换成是你你不来呀?”
回想起以前的种种,张城好像明白了什么,他也不管李振了,找了一间没人的屋子自己想事情去了。
李振这个饭庄足足占了整个街道的一大半位置,内部装修的风格完全照搬后世现代的模样,大厅内取消了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