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一再表明,掀顶开窗这种策略始终行之有效。自从那场在校场上举行的酒宴过后,星宿阁的众人便察觉到,军中局势骤然间变得风平浪静起来。
这一变化令嬴政与乔松父子二人如释重负,因为只要军队这根定海神针不动如山,那么在接下来的变法中任凭局势如何变幻,大秦都有力挽狂澜的机会。
不过,通过这次酒宴事件,乔松也深刻领悟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抉择未必就是明智之举。恰恰相反,真正的真理常常只被极少数人所洞悉。
此时此刻,他开始逐渐明白“乾纲独断”这个词所蕴含的深意。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排除一切异议,全力以赴地执行下去。
当乔松踏入宫廷,将自己此番的感悟如实禀报给父亲之时,嬴政并未多言半句,但他眼神之中流露出的那份满足之情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遮掩的。
待到朝议结束后的第九天,长公子扶苏自洛邑归来。身为弟弟的乔松特意率领数名随从,早早守候在咸阳城门外,翘首以盼兄长的到来。
乔松一直在城外等了大半个时辰,那代表昭武君的旗帜始终在最显眼的地方飘扬。直到扶苏抵达,兄弟二人见礼,共乘一辆车返回了咸阳宫。
这个惊人的消息如同一场风暴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咸阳,刹那间,城中的风向一下就变了。
消息传开,第一个选择投向帝国怀抱的人,便是那齐王建。就在某个清晨,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齐王建趁着看守他的人员不注意,一头撞了柱子,企图用如此极端的举动来引起始皇帝的注意。
幸运的是,医术高明的医者们及时赶到,成功地挽救了他的生命。然而,尽管身体并无大碍,但齐王建心中的执念依然坚定如初。
无奈之下,医者们只得将他那迫切想要面见始皇帝的请求转达给宫廷内的相关人员。
得知此事后,始皇帝立刻下令将齐王建带进咸阳宫。至于他们二人究竟谈论了些什么,恐怕除了当事人自己,再无旁人知晓其中详情。
不过,从城内四处流传的种种小道消息里可以窥见一斑——当齐王建踏出宫殿时,他脸上洋溢着一种如释重负的神情,仿佛肩头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整个人也显得格外精神焕发,不仅拒绝他人搀扶,还容光满面、步履矫健地上了马车离去。
就这样,时间悄然流逝,转眼过去了半个月。在一次月末的朝会之上,有关分封与郡县制度的激烈争论竟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共识。
首先站出来表态的,正是以渭文君为首的宗室;紧接着,关中各氏族支持的官员也跟着下场表态……
这是在乔松授意下进行的,他之前便和宗室以及氏族达成了利益交换,为的便是在此刻发挥作用。
除了他们之外,乔松麾下的官员,包括原本的楚系和吕不韦一系,以及他自己从太学扶上去的嫡系,纷纷表示坚决拥护对齐王建进行分封的决策。
此刻的齐王建不是齐王建,他代表了无数人的利益,支持他就是为了他们自己争取利益。
宗室在咸阳早就待腻了,巴不得能换取一个出去的机会。这个时候那些将军们才发现,搞了半天,就他们最傻。反应过来之后,王翦和尉缭连忙下场,也投了支持一票。
最后,则是那些想要复古的博士们。
而唯一反对的,便是以李斯为首的法家派系。他们痛斥,这是开历史倒车,不是法家所追求的法治天下。
可惜面对几方合力,法家的声音实在是太弱小了。反倒是他们坚决不退的态度,颇有几分法家的执拗,用一声名仕风范来称赞极其合适。
看到这里,嬴政制止了李斯等人的反对声音,安抚了一下他们,方才开口道:“既然如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