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书可以看,可以抄录,但不能带走。
乔松注意到了一楼的阅读区,发现那里此时坐满了人,不由得有些惊讶:“师兄,太学今日无课吗,怎么如此多的学子?”
伏念苦笑一声,道:“殿下过去看看便明白了。”
怎么还卖起关子了。
乔松无语,却也走了过去。那些学子不知乔松是什么人,但能由祭酒陪着,定然来历不凡。
可奇怪的是,尽管乔松能看出他们的好奇,却没一个人起身行礼。
这在乔松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要知道,自己这个老古板师兄有多讲规矩他是再清楚不过了。
于是,乔松辨别了一下更加来了兴趣,走到了其中一位学子身后看他在干什么。
这学子面前的书案上摆着一轴竹简,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上面的字却并非小篆,而是一种乔松没见过的文字。
而这学子在做的事,则是抄录。
看其抄录好的内容,似乎是鲁国的史书。
那这竹简上的,是鲁国文字?
难怪乔松不认识,他自小学的也只是七国文字罢了,那些在数百年战争中倾轧消失的国度他自然也没必要去学。
那么,这些学子……
想到这里,乔松又挪动步子,走向了不同的学子身后。
果然……宋国的医书,吴国的剑经,楚国的辞赋,韩国的铸造术……
各个国家的文字应有尽有,乔松甚至还在其中看到了商朝时期的铭文拓片。
而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书籍,都在被一一抄录成大秦的小篆。
看到这里,乔松若是再不明白父皇让他来太学目的何在,那就可以把脑袋摘下来回家洗洗睡了。
乔松不动声色的走开了,没在这里多留,而是沿着阶梯上了二楼。
上面几层也是一样,都是由学子们在进行抄录,不过内容就更加五花八门儿了,诸子百家的书籍陆续出现。
看来,应当是因为书同文一事,太学这边有些波澜啊。
乔松明白了怎么回事,却也没马上离开,而是在藏书楼中找到了一卷易经拿到了手里:“师兄,我们回老师那里去吧。”
伏念道了声唯,方才带着乔松下楼。
……
回到荀夫子住处,师兄弟二人跪坐在荀夫子面前,桌上便摆着那一卷易经。
“转了一圈,可看明白了?”荀夫子问道。
乔松点了点头,他并不觉得书同文有何不妥。正如原着中大哥扶苏造访小圣贤庄时所说的,文乃心声,文不一,则心不一。
朝廷在这件事上,没有妥协的余地。
“老师,师兄,可是太学中对于统一文字之举,有些不一样的声音?”
荀夫子叹了口气:“太学学子来自各地,皆为饱学之士,如何能看不明白朝廷的目的?
然而,让他们亲手将故国文字毁掉,又岂能心中不生愤恨?
皇帝陛下让你来太学,想来便是为了此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一点,学生可以理解。
但统一文字,其目的在统一思想。这一点,帝国是不会让步的。”乔松沉吟不语。
荀夫子当然知晓,当初他收下这个徒弟,便是因为其所提出的大一统理论,如今又岂会反对?
老爷子当年驳斥天下,可不是什么心软之人。
只是,他作为乔松的老师,有义务给自己的学生提个醒,这背后面临着怎样的风险而已。
乔松听完之后,思索了一下,向伏念道:“师兄,可否请你替小弟拿些纸币来?”
“殿下稍待。”伏念行了一礼,方才离去。
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