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先秦时期的儒家不能说不一样,只能说完全就是两种概念。而原因,便是在于后人对于经典的解读中充斥着个人观念,以至于歪曲,甚至是完全背离了原本的意思。
正是因为明白,荀夫子才没继续提这件事。
他是不是儒家的大宗师,自然知道儒家内部因经典不同而派系分明,更遑论整个天下。
而如今有机会重修先贤典籍,他若是不上,那谁上?指望伏念这一众晚辈吗?
当仁,不让于师。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的。
所以,荀夫子没有继续开口,而是默认了这件事。
接下来,乔松和荀夫子商量起了这次计划。
朝廷不久会昭告天下,小篆推行效果不佳,特召集饱学之士修订字典,讨论新文,会征召荀夫子主理此事。
荀夫子没有拒绝,而是让乔松放心,他会承担起责任。
乔松对老师是千恩万谢,能遇到这样一位老师,是他乔松的荣幸。
……
从太学离开之后,乔松返回了咸阳,将此事全盘托出,告知了自己父皇。
始皇帝对于自家逆子的奇思妙想,早就已经习惯了,所以乔松跑了一趟太学就拿出了解决办法,他也没有太过惊讶。
但是,看了这个方案之后,始皇帝沉默半天,才开口道:“你这是诱之以名啊。”
“父皇慧眼。”乔松坦然承认了。
对付读书人,这是最好的办法。名留青史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拒绝的。
乔松此次更深层次的目的,便是在于那些享誉海内的饱学之士,士子抵触帝国,不愿意用小篆,明里暗里给帝国使绊子。
可若是这些人亲自出面,推行新文,那么天下人还有什么好拒绝的呢?
他就是在利用这些人的名声,来为朝廷办事。当然,这是双赢,那些让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名声,而朝廷得以顺利推行新文,统一文字。
“不错的办法。”始皇帝微微颔首:“这样吧,朕会下旨由你负责监督此事。”
乔松微微一愣,拱手行礼:“儿臣多谢父皇!”
父皇这是要让他参与进去,刷名望啊。他真的哭死,有坏事儿了父皇想方设法把他给摘出来,让其他人背锅,有好事儿却又为他考虑,让他也跑去蹭蹭。
真的是……
虽然此事是乔松提出来的,但是他原本是不打算参与进去的。
现在,乔松改主意了,挂个名就挂个名吧,在文人群体中刷刷声望也不是什么坏事……
秦时颂乔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