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三国好孩子(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棋有黑白,阴阳分也……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成败臧否,为仁由己,危之正也。”

思辨的高下,由此可见一斑。这篇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反对围棋的文章,其实看一下它是如何出炉的,便多少有些令人哑然。下人都在坐忘,手谈,孙和于是愤而呼之,“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论以矫之”。

原来,这八人都是孙和的太子中庶子,韦昭的《博弈论》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于是在孙和眼里脱颖而出。

孙氏一门,最后还有一笔可以记之

公元280年,司马家族先灭蜀,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毫不犹豫地“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两手反绑),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摇身一变成为晋武帝座下的一名侯”。紧接着挥师南下的晋军,便又看到一个人像刘禅一样如法炮制。

那个人,当然就是与三国好孩子孙和一脉相承的孙皓。

很是讽刺人的是,归晋之后,孙皓被赐号为归命侯,在洛阳居住。有一回晋武帝司马炎与王济下棋,命孙皓陪侍。棋局下到一半是司马炎问孙皓“听说你在吴国时剥人面、刖人足,有这回事吗?”孙皓回答说“作为人臣而失礼于君主,他就应当受这种刑罚。”

而对刘禅,作为同是官二代的司马炎,却因为一番更为有趣的对话,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现在想想,三国好孩子,还真是多多益善也。

其当有意

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零乱不堪的一页。在短短的一百八十一年的时间里,交替兴亡了九个朝代,每个朝代平均存活了仅二十年。在如此短命的时代下,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就不消说了,许多达官贵人也是战战兢兢,不知道明天又是谁要登基做皇帝。

所以,南齐的谢沦虽然在仕途的路上,一路飞黄腾达高奏凯歌,但常常还是在梦里惊出一身身的冷汗。在中书侍郎的位置上,做了不到半年时间,一纸文书又将他送上了吏部尚书的宝座。就在升官发财的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游神都给他说了一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此君天一亮,却出人意料地对左右说了一句誓言般的话我要学围棋。手下人想学就学呗,干嘛这么郑重其事啊?

但此君却不能不如此做作一番。为什么呢?因为此君先前反对过围棋,而且不是一般的反对。没做官时,他还只是嘴上说说,没什么资格对围棋大动干戈。做了官后,此君就不得了了。一方面,他大造舆论,对上痛心疾首地陈述围棋之于国家的害处,对下泼口大骂围棋之于国民的麻醉。另一方面,他又极具表演天才,曾在基层几度效仿名人陶侃的做法,愤怒地掀翻棋局。

但不凑巧的是,那个地方偏偏是陆地,连一条小水沟都找不到。所以,他一手拎着棋盘,一手拎着棋子,转了一圈,最后只好又将棋具还给人家,还一点都不尴尬地谆谆告诫人家这一次就算了,给你们留一点面子。都是这么大的人啦,要学会自尊自重,说多了你们不好意思,连我也会不好意思的。

此君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当然叫很多人不理解。但此君是领导,官场上的规矩是,领导没有向下级解释的先例,下级更没有对领导质问的权力。所以,此君周围很快云集了众多围棋高手。在高手们夜以继日的熏陶下,此君很快懂得了围棋之道。

此君在第一次赢得了胜利之后,不禁感慨万千地在干部大会上讲了一番话,大意是围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来看围棋为什么能够一直流传到现在,说明我们还有很多认识上的不足。用博大精深来描绘围棋,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但我们还是没有明白,此君为什么突然要学习围棋。

这个悬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