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喜宴之后,收尾的工作也要忙活个一两天。大头部分在昨天下午就做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些细碎的事情,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而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陈氏一人来做了,不过好在苏蓁这次回来带了碧兰,还能帮衬上一些。
而在张氏的张扬下,苏娇要说亲的事情又热热闹闹的宣扬开了。
是以,在第二天下午,就有人上门来了,老宅,二房,三房家里头都有人来,又数来三房的人最多。
苏蓁中午去秦辞的花圃溜达一圈回来,带着一篮子的鲜花,然后发现家中多了好几个面生的人,统一的特点就是笑容满面,甩个帕子,还带着一个红花。
这是什么人不言而喻。
看到苏蓁回来,陈氏告罪了一声,从厨房里端了一碗鸡蛋炒饭,还有一碟子酱鸭出来,“中午都要吃饭了,我转个身你一下子就没影了,你咋不知道回来呀?”
陈氏的做的蛋炒饭色泽金黄,上面撒着一点葱花,让人食欲大增,苏蓁拿着勺子大口的吃了起来,又吃了一块酱鸭才说道:“娘,这么快就有人收到消息,上门来了?”
陈氏悄悄往那边瞟了一眼,才无奈的说道:“可不是嘛,我这好多事情都还没做完呢,一个个的,说的我头都大了,好不容易你回来,我也松口气。”
苏蓁眉眼弯弯,也看了堂屋一眼,说道:“那娘你恐怕到苏娇再找到人家之前都有的忙了。”
吃完饭,苏蓁在院子里听了一会儿,他觉得这些人家其实还都挺不错的嘞,不过嘛,肯定达不到张氏和苏娇的要求。
不想在家多待了,带着同样在家除了看书就是看书的苏文谦和姜靳出门去了。
苏文谦是因为请假回来,才呆在家中,姜靳是因为村里面几乎和他同龄的孩子,这个时间段都在私塾或者学堂里面读书去了,他也只能在家看书。
“五姐,咱们去哪儿玩啊?”苏文谦跟在苏蓁后面,个头已经稍微超过了苏蓁。
姜靳双眼一亮的问道:“是不是下河捉鱼?!”
苏蓁用手敲了一下他的脑袋,“什么下河捉鱼?我们到秦辞的花圃去,我告诉你啊,现在这天已经十一月份了,冷着呢!你要是敢下河捉鱼,日后我就不会再带你来苏家村了。”
姜靳瘪嘴,这天明明还没下雪,“那我们去辞大哥的花圃干什么?”
苏蓁:“这个时节,正是菊花开放的时候,咱们去摘点菊花来做菊花茶喝。”
“啊?姐姐咱们为什么要去做菊花茶呀?你会做吗?”姜靳问道。
“整天就呆在家中读书是不行的,不是有句话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吗?尤其是你,文谦。”苏蓁正色道,“你是要走科举之路的,咱们作为农家子,更是要对庄稼作物多多了解,
自从分家之后,咱们几个姐弟基本上都没下过农田,可不要学着一些读书人的坏习惯,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话不能用在所有的事情上,知道吗?
可惜现在不是种农作物的季节,不然带你们去种地才是最好的,不过,种花养花,做花茶也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事,咱们学着不亏。”
秦辞早就亲自在门口候着了,远远看到三个人影过来,赶紧上前一步。
“小蓁,这天冷,你咋也不带个汤婆子出门?”说着,把手中的糖婆子递给了面前,穿着棉布衣裳的小姑娘。
苏蓁口嫌体正直,手上接过套着兔毛的汤婆子,嘴上却说道:“哪有那么娇气,还没到三九四九呢!”
三九四九是大昭国这边传唱的歌谣《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