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外界的谩骂不管,起码132厂现在的户头上,经费是足够了的。
方想做完了认为自己该做的那份工作后,工地也看了。
便回到了厂里继续改他的图纸。
当初J-11的图纸,他画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
原本以为修改一下,符合如今的工业基础、材料和科技水平,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了。
却没想到,十几年间,还是有不少科研机构以及单位,还是在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
一个又一个高新材料的数据送到了方想手上。
这也让图纸的修改变得更加繁琐。
不过好在也就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个机体以及内部构造的图,是完成了。
起码在方想看来,是能够拿去做原型机的。
众所周知,战机的核心,就是发动机、雷达、航电和武器。
壳子,也就是个平台而已。
如今还没与约翰牛达成进口新式雷达、航电的交易,所以基本上都是方想之前在112厂用的J-10那一套。
多的,也就是米国为八爷定制的那套雷达。
而发动机,用的一直都是方想很久以前拿出来的涡喷7甲05批发动机。
因为成熟稳定,再加上那十年,军工的停摆,所以一直也没有更新换代过。
包括J-9和J-10的试飞,也采用的是这台十几年前老旧的发动机。
说的是老旧,可其实涡喷7甲05批发动机,其实也是80年代的科技了。
虽说这么多年没有更新换代过,但就是刚才说的,胜在成熟稳定,首翻期在300小时以上。
而且负责发动机的核心小组,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小修小补,如今首翻期已经能在500小时以上。
但毕竟J-10和J-11,是第三代的战机,那么相应的,也需要第三代的发动机作为匹配。
因此在112厂时,方想已经定下了相应的昆仑发动机的指标。
最早考虑到国内的情况,先拿出了初版,也就是83年开始设计,85年试车,86年达到设计标准的那一台。
众所周知,昆仑发动机最开始,就是为七爷和八爷升级以及超七升级而设计的。
可惜研究以及制造周期太长,最终实装的数量并不理想。
但昆仑发动机的研发过程,还是为后续的涡喷系列,奠定了相当的基础。
可当时为了赶超J-10的进度,方想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过问昆仑发动机的进度。
所以一直到现在,昆仑发动机还一直停留在技术论证阶段。
是的,技术论证也是需要时间的,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也都是有可能的。
当初是涡喷7甲05批发动机也能凑合用到原型机上,方想自然是懒得跟那些老爷们扯皮。
可现在不一样了,整个偌大的132厂,方想是可以说了算的。
既然没有了掣肘,方想便直接下了订单。
与原型机一样,发动机也采购了四台。
剩下的,就是等待配件厂生产配件,然后运送到厂里进行组装、台架试车、上机试车了。
也正当方想刚开始松口气,等待发动机和原型机的组装时。
“方教授,这是目前国外先进的航电系统、雷达系统的数据指标。
与咱们现在的J-7III所搭载的系统相比,几乎可以说是碾压也不为过。
咱们是不是考虑进口一批,为咱们得J-7II换装一下?”
屠工抱着厚厚一摞的资料,走进了方想的办公室。
“我先看看。”
方想看着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