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城北面的官道上,二十几名官兵按刀拄枪,正簇拥着三辆马车徐徐而行。
眼见那风雪中,已然影影绰绰露出个城郭的轮廓,忽听得前方马蹄闷响,却是前出的探马折了回来。
那探马先是凑到打头的都事刘坤面前,同他耳语了几句,随即勒转缰绳,与第一辆马车并辔而行,拱手禀报道“启禀守备大人,现如今沧州大小官吏,都已在北门外恭候。”
“嗯。”
听到马车里那淡淡的回应,客串探马的内卫却是不由得一愣。
盖因之前遇到州县官员出城相迎,守备大人都会命自己前去传话,请当地官员各返其职,无需迎奉接待。
不过仔细一琢磨,也就释然了。
那都是沿途路过而已,名不正言不顺的,守备大人又是个谨慎的,自然不愿骚扰地方官府。
可眼下既已到了办差的所在,就不好再低调行事,而是该立一立威风了。
王守业的确是这么想的。
不过他眼下的心思,却并没有放在这上面。
趁着还有最后的一段路要走,他正抓紧时间,将这一路上的见闻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总结归纳。
倒不是什么吏治民生方面的问题——当然,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少,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王守业眼下主要关注的,还是与灵气复苏、以及山海监有关的问题。
这一路行来,他发现只要偏离了运河两岸的枢纽城镇,民间的消息闭塞,就呈几何式的增长。
即便是地方官吏,对于京城,乃至整个北方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局,也多是一知半解,甚至茫然不知。
至于山海监么……
绝大多数官吏,都将其于锦衣卫混为一谈,以为山海监和南北镇抚司一样,都是隶属于锦衣卫的分支机构。
这让王守业颇有种锦衣夜行的挫败感。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地方官吏孤陋寡闻。
毕竟山海监仓促成立,正式挂牌也才几日光景,就算是在京城里,也有许多人不知道山海监的存在。
但……
北镇抚司大劫、鬼指病肆虐、乃至僧道渡劫,这些在京城人人皆知的奇闻轶事,在地方上竟也极少有人听闻,就实在有些不正常了。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朝廷掩耳盗铃的心态。
一方面迫于事实,不得不正视这天地异变,甚至专设山海监以作应对;一方面又抛不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固有观念,或有意或无意的,压制了这一类信息的传播扩散。
这种状况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儿?
好处是闷声发大财?
坏处……
这没个纸笔把利弊罗列出来,总觉得不够直观。
罢了~
以后再研究也不迟,先办妥沧州的差事要紧。
车辚辚马萧萧。
约莫又行了半刻钟的功夫,山海监一行人终于到了沧州城外。
王守业在马车上挑帘张望,就见六七十名官吏差役,将城门外的关厢堵了个严严实实。
为首两蓝一绿,想必便是从五品知州蒲友仁、从六品同知项文山、从七品通判马兴毅等人。
就在王守业探头张望之际,连同都事刘坤在内的八名内卫,忽地在车前左右一分,雁翅排开按刀而立。
单论刀头舔血的本事,他们比起后面那些精挑细选的外卫,其实颇有不如,但这立规矩摆威风的套路,他们却是精熟至极。
待马车缓缓停在这雁翅阵正中,王守业立刻掀帘而出,却并未急着下车,而是在马上拱手笑道“有劳诸位远迎,实是罪过、罪过。”
嘴里告着‘罪’,可这站在车辕上,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