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9
这一周是第三周学工,基本在学校,老师会组织出去参观一两个工厂,然后还会有一些与之相关的活动在学校里开展。
周五下午,碰巧孩子爸爸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出差,于是我和他一起去学校看儿子的学工成果的分享。
孩子们分成了四组,各组分享了他们在学工中体验之后的一些思考。听完之后,我和先生分享到,孩子们至少是真正体验了一些工作,无论是自己在流水线上工作,还是去参观流水线,或者是非常先进的工厂,他们是在体验中感受。这一点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就不太多见。
至于孩子们的思考,我觉得就是由体验触发的涉及到相关领域的思考。两个组是关于AI的,因为他们确实看到现代化的工厂中由机器替代了之前他们在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我想这部分体验应该是很深刻的吧!因为孩子们看到机器的工作后,说“完了完了,我的这个工作被替代了,我失业了!”那个说“我的也被替代了,我也失业了!”他们都谈到了AI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预测AI会替代哪些工作,而哪些工作不会被替代;还谈到AI慢慢会发展到有情感,会替代很多人类的作用,他们也悲观地估计到人类会更加逃避与真实的人的沟通;一个组是关于工业思维和农业思维的对比,孩子们也基本把两种思维的特点描述出来了,一个固定,一个流动;一个有规则,一个更贴近自然等等;还有一个组去关注了工人的合法权益,虽然还只是很窄的一个方面,但是我想对于所有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个了解。最后这一组,他们的项目展现方式很特别,通过对老板和员工的采访引发相关的思考,其中还穿插着他们制作的关于“工人的一天”的视频,以及结尾一首由孩子们自己撰写歌词的很有时代特点的歌曲。当然,我觉得孩子们的思考还不是很深入,但是倒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的特点。
从孩子们的展现中,我觉得这个教育的两点可贵之处:一个就是真实的体验,不是虚假的,不是形式的,不是做做样子的,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看的,真实的体验,才是真能触动孩子们心灵的好的课程;另一个就是体验之后的升华,或者说是通过另一种形式的展现,可以是很学术的,也可以是很有趣的,可以通过演讲,也可以通过戏剧,通过所有所有可能的手段去展现,背后支撑的恰恰是第一条里说的真实的体验。
另一个是刚刚想到的,就是小组工作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互补学习。有的孩子喜欢学术的,可以学习到更加艺术的方式;有的孩子就喜欢音乐的,也可以参考其他孩子比较正式演讲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偏好,而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与其他小组的合作中,从而看到自己,看到别人,就能够比较深入地去看到这个世界。
我们说,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就是以下三个:
1.他们希求从生命和更广阔的世界中找到意义!
2.他们渴求建立人际关系,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结!
3.他们想要自主权,觉得“我能改变世界”!
-------------------------------------------------------------------------------------------------
儿子想办银行卡。
以前,我会提醒他,早点去办,免得银行关门了,早点去排队。儿子通常嫌我啰嗦。
然后,现在我不提醒那么多,但也会提醒他一两次,话也不说那么多。这次我老妈在这里。
就在上周末,老妈和我都一样,提醒儿子,早点去。
那个周六,儿子到下午三点多才去。
后来,他打来电话说,他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