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上的事有时让人琢磨不透,就如同杨英良关心姐姐婚事一样,他考虑到姐姐一个人带着一个小外甥,生活的太艰难,他也知道遇到了事,不要一个人自做主张,
有了事情一定要同大家一起商量,事情解决起,才会有好的结果。
自从英良同母亲说了姐姐的婚事以来,在几个人的心里都掀起了波澜,杨母是过来人,且丈夫去世后,一个人守寡这么多年,生活上,生理上艰辛是深有体会的。英芳没人提这种个人问题,每天忙于工作,没有心思去考虑这种儿女情长的事,这个事又恰好是从小共患难一起长大,有着很深的姐弟感情的弟弟提出来的,她理解弟弟的良苦用心,而且母亲和冬梅也在撺掇,这件事她还真感到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的潘冬梅也在想,这个姐姐也是即将成为大姑子的人,人还这么年轻,战争年代忙于工作,但战争终将会结束,到了和平年代,一个年轻女人又带着一个孩子,该怎样工作和生活。陈正文这个人,其实她们家几个人都了解,论人品年龄能力配大姐都很般配的。
其实英芳大姐,冬梅一一直都很敬佩尊重的一个人,还在镇上学习读书学习时,看到大姐为了让英良有时间来听叔父讲课学文化知识,
一双小手寒冬腊月被冻的红肿起看了叫人心痛不已,这哪时冬梅对这个好心善良的大姐,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冬梅把英良把英芳大姐,介绍给陈正文的事给叔父潘晓阳说了,这时潘晓阳他顿时说道:“这件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还不如一个年轻人看问题。此事我看行,关键是看女方的态度问题,如女方不愿意,事情就不好办。杨英良找到了陈正文,询问他对这门亲事的看法。陈正文表态,如果你姐姐同意,他自然乐意。杨英良决定找个机会与姐姐谈谈。
一天杨英良完成任务顺道来看望母亲,一家人聚在一起。杨英良趁着这个机会,坦诚地向姐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询问她的意见。英芳感到惊讶,但看到家人的期待和关心,她内心开始动摇。
经过一番思考,英芳表示愿意与陈正文见面,进一步彼此做个了解。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也认为事情也只能这样一步步来,两个毕竟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有过一段婚姻的人,英芳要求与陈正文见面后,母亲还要求见一面,
不久后,英芳和陈正文相约同母亲见面,母亲显然对这个未来女婿,还是较满意的,新的问题来了,小东子对这个陈叔叔不是很接受,一见面就是一种不友好的眼神,看着这位陌生的陈叔叔,陈正文对这个情况很坦然,他说小孩见陌生人,哪会第一次见面就喜欢上了,我们家还有一个比他大几岁的姐姐,事情得慢慢来,今后熟了就好了,我会让他喜欢上我的,你们放心吧。然后他们两人也做了一些交谈,英芳说道:“听我弟弟说,你是政委,是专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果然不一样”。经过交流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陈正文与杨英芳的事情在一步步发展。战争年代打仗时间占比也是较多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关键时候了,这时候在陈正文老家,日本人也在进行着疯狂扫荡,这时陈正文女儿寄养在哥哥嫂子家,加上年迈的母亲,这使在游击队的陈正文非常担心的事,又听到了老家遭日本鬼子扫荡的你消息,陈正文也只得向杨英良讲明情况,赶回老家去探明情况,杨英良听他这么一说,跟他说道:“你回老家了,把母亲和女儿,一并接来同我姐姐的孩子一起,也叫大娘同我母亲一起,一起照顾岂不更好”。
“这不行,就这样秦家庄的乡亲们受到的牵连都已经够大了,游击队政委,队长的母亲均在一个村庄,不行绝对不行,和平年代倒还可以考虑”。
陈正文把事情交代完后,就急忙往老家赶路。陈正文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了家乡。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