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爷,您的船呢?不划了?”陈艳说。
“都是你们害的,修好了桥,没人坐船了。哈哈,正好,我闲着没事,就来看管这桥,没事做打打鱼,给来往的行人指指路,卖点茶水什么的。你们来了,到我家里喝碗茶吧。”老人欢喜地说着。
“好啊。要钱不?”
“给你们免费。哈哈,你们俩捐那么多钱建桥,我还能要钱?”
“把您老的渡船生意给弄没了,您不生气?”叶宇说。
“唉,长年摆渡,只为了方便行人。挣不了什么钱。人老了,正好退休养老。闲时打点鱼,日子过得最是舒坦。感谢你们还来不及呢。”
一路说着,走向北岸。
“建桥的时候,你不知道有多热闹,十里八乡的都过来了,有力的出力,拉石子,抬石头,我的船也出了力了,几个桥墩的水泥全是它运过去的。”老人自豪地说,“以前建桥全是石头一块块的垒,现在用的是钢筋钢板,两边的挡柱也是钢筋的。结实还显得轻巧。”
桥北面的高堤处建了三间平房,还修了一片平地。老人扫出一条人行小道。
“进屋里来,我给你们倒茶。”
两间房子摆着五张桌子,老人从厨房里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茶,把托盘放到桌上,“尝尝,茶好不好喝。”
其实就是一碗鱼汤,浓白色,里面飘着细碎的佐料末。
“真是香。我能喝得出,您加了十三味佐料,大冬天,您哪来的鱼腥草啊。”叶宇说。
“叶小子懂得真多。真是张巧嘴。夏天收藏起来,一直可以用到明年春天。”
“二爷爷,你用的鱼是自己打的吗?怎么有柳条鱼的味呢?”
“这条河里也有柳条鱼,做出茶来才会新鲜不腻。客人才喜欢喝啊。”
“多少钱一碗?”
“一块钱。老头子就认死理,多一分也不收。”一位七十上下的老妇人走进来,“喝完了再给你们盛,刚做好,正新鲜着呢。”
“二奶奶好。”
“好,好。小燕子出落成大姑娘啦,还是几年前见过你一回,跟个野小子似的。现在出息了,给家乡做好事,都忘不了你呢。”
“一点小事。这个是我的夫君,河南面叶庄的叶宇。”陈艳介绍道。
“听说过,也是好孩子。快喝,我再给你们盛来。”
“一碗就够了,刚吃过饭来到这,还要回娘家呢。”
一边吹着气一边喝,喝过后感觉全身暖和。叶宇回到桥南,把车子开过来,陈艳告别两位老人,偷偷的把几张钱放在碗下。
烟雨神界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