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张翼与廖化都是一愣,仿佛没有听懂一样,廖化赶紧问道:“千里行军,不是为了城池土地,那是为了?”
“郭淮!”,姜维看向地图:“这次出兵的主要目的,杀郭淮,此人久居陇西多年,威名远扬,若是能由我军击杀,则雍凉人心会立时大乱,到时候,或可重现三十五年前,丞相第一次北伐时,诸郡闻风而降的局面。”
“嘶……这……”,廖化闻言先是心中一松,随后又是担忧道:“郭淮沙场宿将,怎么会上当?或者他哪怕不亲自来,这计策也是白干啊。”
张翼倒是细细想了一下:“如果这样的话,北伐的样子一定要做大,这样才会吸引郭淮的注意力,不然的话,他不会轻易出动。”
廖化依然觉得不现实:“我大汉北伐也很难做到多路齐头并进,动静太大,郭淮不会相信吧?”
姜维却笑道:“不,伯恭说的反而是对的,眼下陇西军民之心不稳,郭淮自然能识破其中的问题,但我汉军阵势做大了,他一定也会要过来亲自安抚军民之心,甚至需要一场胜利来安抚住大家,因此亲自前来反而是他应该做的。”
廖化听了之后,虽然还是担心,但也大略有了底,三个人谋划了一些细节,并且商定,在出兵之前,不对下面的部将,说明实际情况,而是直接调兵准备。
就在姜维回到了主营之后,亲兵送来了一封信:“将军,这是军师将军从汉寿送来的信,说是问候一下您。”
姜维露出了笑容,点点头,随即打开信件查看了起来,然后面上的笑容渐渐消失,有些沉默的他,开始有些不安了起来,纠结了一会儿之后,他还是写了封帛书,装进匣子里面,交给了亲兵:“把这个送给军师将军,亲手送,旁人问起来,你就说是前线转来了秘密情报,不要多说别的。”
亲兵点点头,于是也出了营帐。
姜维暗暗叹气,也再没有了什么心情,直接倒头就睡。
十日之后,在议事厅讨论事情诸葛瞻接到了姜维的回信,心中多少有了些底子,一旁的费祎也问道:“怎么了思远,前线可出了事情?”
“是前线的情报,目前陇西一带漫天大雪,卫将军只说,依然建议开春再行军,不然此时出兵,多有不便。”,诸葛瞻笑着收好了帛书,应付了两句。
左将军上官孝也表示赞同:“眼下入冬,又快临近年尾,三军将士都等着过年,目前也的确不是出兵的合适时机,暂且休养一番,等到来年再战也是正理。”
诸葛瞻笑着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驿馆偏厅中,范长生正在听着眼前三个部下的汇报。
“少族长,小人这段时间负责监视左将军的府邸,但没有发现异常,左将军深居简出,并没有多少交际,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一个穿着如菜农一般的人,拱手回答。
另一个仆役一般的人接话道:“少族长,就目前来看,左将军身旁的两个婢女应该是他的老族长也就是现任太尉上官胜的耳目,看起来似乎咱们这位左将军与太尉的关系并不好。”
另一边一个正常白衣装束的人思索了一番之后,回复道:“少族长,以小人来看,目前虽然没有查探出异常,但并不能否定左将军的嫌疑。”
“说说你的理由。”
白衣人回复道:“其一,若是特意避嫌的话,左将军最好的办法是直接不参战,呆在成都,如今特地来汉寿,显然也是为了这次出征有所目的的;其二,左将军刚来的那几天,是下去看过军队整训的,但自从第一次军议之后,就基本深居简出,这前后的差距有些大,总觉得有些不妥;其三,上官太尉派人监视左将军,就此举动而言,应该是担心上官胜会有什么不利的举动,威胁到他们蜀地上官氏一族,但上官孝毕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