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5章 谋命不成犬自尽(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天圣末年,呆在汴梁的平原人刘永锡,以虞曹员外郎的身份外放为千乘县知县。可别小看这位“知县”,他手中的权力可比一般的县令大多了。

后世人考证过,“知县”这个称呼,最早是在李唐时出现,当时全称为“权知县令”。

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来说吧,假如某个县里一把手位置空了出来,但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人选;于是,就从朝中大臣显贵中找一个人出来,委任他去主持该县事务,即所谓的“知某县事”。

至于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一个“权”字,意思更简单了。就是说让你暂时担担这个职责,临时性干这个活,你的编制身份没有变,还是京官,属朝廷的直管干部序列。

等到赵老大黄袍加身稳坐汴梁以后,为了进一步将权力抓到手中,赵老大把李唐的“权知县令”进行了充分挖掘。对于那些位于自己统治区域内、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赋税征收情况稳定且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县城,一律选派京城官员前往该地出任“知县事”之职。

而且,选派的时候,还分了两种情况。对符合条件的人选,在经过统一考察之后,有吏部决议之后就下文任命的,有政事堂决议之后任命的。当然,官家要指定个把人出缺,也是没有问题的。

刘永锡去的千乘县是大县,他的任命文书,想来应当是政事堂决议之后通过的。

在赵老大把“权知县令”这个东西用活以后,大家发现这个东西的妙处。哪个地方不好管有点尾大不掉,我就弄个“权知县令”下去,人事关系都在中央,想轮换调动都在我手上。管的事比往日的县令大多了,权力也大多了,而且还是对中央负责。

这样一来,这些地方不仅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理,同时也使得中央政权得以更好地延伸至基层,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后世所实行的流官制度,其源头想来也可以追溯至赵老大这里。

当然,刘永锡是京官下来的,来之前,吏部就开展了任前谈话;而且,自己这一届任期到了,回到京城还要参加述职考核,才能确认自己是升是降。所以,到了千乘县以后,刘知县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脚踏实地地担当责任。

在肩负着管理民政事务、鼓励农业生产、促进蚕桑业发展以及公正裁决诉讼案件等诸多事务的同时,对于朝廷一再强调的“增加培养县级学府的学生人数,大县五十人,中县四十人,小县三十人”这一要求,刘永锡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自己在京城呆这么久,看的东西可不是那些土包子能看到的。要是能教育出几个好的弟子,自己这个知县不光是脸上光彩,更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自己未来仕途发展的强大助力。

因此,自从县试结束后,只要稍有闲暇时光,刘永锡便常常前往县学巡视一番;又或是邀请那些尊称他为座师的学生们来到自己的居所,共同探讨文章的优劣之处,畅谈各自的人生抱负与理想追求。

每当交谈气氛热烈之时,这位刘知县甚至还会主动设宴款待,与学生们一边品尝美食佳肴,一边继续畅所欲言。

这些事情之外,因为家眷未来,刘知县最为钟爱的消遣方式,莫过于逗弄自己安置于后院精心饲养的狗,以此来消磨多余的空闲光阴。而且,这狗,还是他从汴梁带过来,亲手从小养到大的。

某次,刘知县正与他的学生热烈探讨之际,猝不及防间却被一桩紧急的公事缠住了,无奈之下只得嘱咐学生暂且于后院稍作等待。

待得诸事处理完毕之时,早已超过了正常散衙之刻。当刘知县重返后院时,惊见那名学生依旧埋头苦读着自己先前赐予他的批注。刘知县突然间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于是赶忙吩咐仆从去取些馒头过来,并诚邀这位学生一同享用。

二人坐在后院的亭子里,一边谈笑风生,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