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709章 阴阳家邹衍(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五行的说法,更没有五行相克之理论。

而邹衍认为,天地有五行,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

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 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 的。

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受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的,历史上每一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

邹衍说:“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淮南 子·齐俗训》篇高诱注引《邹子》)。

《文选·魏都赋》李善注引 《七略》曰:“邹子有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吕氏春秋·应同》讲得更具体:“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述引文据近代学者考证,应属于邹衍的佚文,至少体现了邹衍的学说精神。

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闵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的。

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

《史记·封禅书》说:“邹子之徒论着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说:“东 莱吕氏曰:‘方邹衍推五德之运,人视之,特阴阳末术耳,若无预于治乱之数也。及至始皇始采用之,定为水德。

以为水德之治,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 。急法,久者不赦,则其所系岂小哉!”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自有其合理性,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就陷入了机械论。

至于秦始皇的“水德之治”,错不在邹衍身上。

邹衍提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生胜”的理论,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的规律。他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说明事物之间有着对立的关系。这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因素。

他把历史看成常变的,认为没有万世长存的王朝,这是合理的,但忽视了历史变革的社会和经济原因,将至归结以神秘的天意,并且是循环论,这就陷入了迷信的泥潭。

邹衍的阴阳五行思想对后代哲学,医学,历法,建筑等领域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汉代被董仲舒的新儒学所吸收,成为支持“君权神授”的学说的理论框架。

……

大九州的地理学说

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小九州说。

邹衍说:“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但仔细推敲,《史记》所说“中国……于天下乃八十分居一分”之说,可能有误。

关于此问题,杨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