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奔弓裔
王建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动荡和挑战。他出生于新罗汉州松岳郡(今朝鲜开城特级市)的一个土豪家庭,父亲王隆(追封高丽世祖),母亲韩氏(追封威肃王后)。史书记载,王建自幼聪慧,相貌堂堂,具备“龙颜日角”的帝王之相,同时“气度雄深,语音洪大,有济世之量”。这些特质为他后来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王建即位后自称“出自侧微”,表明他的家族在新罗的骨品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这种背景使得他在早期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勇气来争取地位和权力。王建成长的年代正值新罗王朝的衰落期。文德二年(889年,龙纪元年),新罗沙伐州(尚州)爆发了元宗、哀奴起义,这场起义揭开了乱世的序幕。随后,新罗各地豪族纷纷割据,形成了碎片化的政治格局。其中,最强的两大势力分别是割据百济故地的甄萱和割据高句丽故地的弓裔。这两大势力与在朝鲜半岛东南苟延残喘的新罗形成了所谓的“后三国”局面。
乾宁三年(896年),时任新罗松岳郡沙粲的王隆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归顺了弓裔。这一举动不仅显示了王隆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当时新罗政权的虚弱。弓裔对王隆的归顺表示欢迎,并任命他为金城郡(今朝鲜江原道金化郡)太守。王隆向弓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大王如果想称王于朝鲜、肃慎、卞韩之地,不如就在松岳筑城,让我的儿子王建做城主。”弓裔听从了王隆的建议,于是王建奉命修筑勃御堑城,并担任城主。这一任命不仅给了王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为他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翌年五月,王建的父亲王隆在金城郡去世。这对年轻的王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担任勃御堑城城主期间,王建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不仅成功地完成了筑城任务,还带领城中的士兵和民众抵御了多次外敌的侵犯,逐渐在弓裔的势力范围内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二、戎马倥偬
乾宁五年(898年,光化元年),弓裔从铁圆(今朝鲜江原道铁原郡)迁至松岳,王建前来拜见他。弓裔对王建的能力和忠诚非常认可,立即封他为精骑大监,负责讨伐杨州(今韩国首尔特别市)和见州(今韩国京畿道杨州市)。这次军事行动不仅考验了王建的指挥才能,也让他在弓裔的势力范围内树立了威信。王建不负重托,迅速组织起一支精锐骑兵,连续攻克了杨州和见州,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光化三年(900年),王建再次奉命出征,这次的目标是广、忠、清三州及唐城、槐壤等郡县。他率领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这些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弓裔的势力范围。由于战功显着,王建被提升为阿粲(第六等官阶),这标志着他在弓裔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天复三年(903年)三月,王建率水师沿西海岸而下,成功占领了朝鲜半岛西南角的锦城郡(今韩国全罗南道罗州市)等十余郡县,并将这一地区改为罗州。这一行动不仅在后百济后方开辟了一块飞地,还极大地削弱了后百济的势力。同年,良州(今韩国庆尚南道梁山市)城主金忍训告急,王建被调去救援。在完成任务返回后,弓裔询问边疆事务,王建详细陈述了安边拓境的方策,得到了弓裔和其他臣僚的高度赞赏。弓裔随即提拔王建为阏粲,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其后,弓裔定国号为摩震,建元武泰、圣册,并从松岳迁回铁圆。圣册二年(906年),弓裔命令王建率精骑将军黔式等领兵3000,攻打尚州沙火镇,成功击溃了后百济的甄萱。这次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弓裔政权在朝鲜半岛的地位,也使王建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圣册五年(909年),随着弓裔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