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民用领域,它绝对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期刊,绝对是no1
我们的杨主任居然能在这上面发表论文!
录用通知是全英文的,张晓东的英语口语虽然不入流,但阅读的话还是能看一个大概。
确实是《造船技术》,确实是一份论文录用通知。
良久,良久!
张晓东回过神来之后,不得不强烈感慨,人比人气死人,自己还在为高级职称评定的论文发愁,你看我们杨主任,已经发表两篇论文了。
一篇发表在国内的《华夏舰船》上,另外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的《造船技术》上面。
“杨主任,你评高工的论文都有了。”
杨帆点一点头,心中想道,等我够年限能评高工的时候,发表的论文估计起码有几十篇了吧。
对写论文,发表论文,杨帆可谓是轻车驾熟,在重生之前,杨帆就经常写论文,发表论文。
有一些论文直接发表在国际上著名的期刊上面。因为熟门熟路,经验丰富,所以上个月随便寄出一篇论文,然后就被《造船技术》给录用了。
偶尔写一写论文,将一些东西写下来,这是杨帆的习惯。重生之后,直到两个多月前才写了第一篇论文,寄给了国家级技术期刊《华夏舰船》,上个月写了一篇论文寄给了《造船技术》。
想起来写一写论文,除了是重生之前就养成的习惯之外,杨帆也知道,职称评定需要论文。
虽然现在距离中级职称的评定都不到年限,但如果论文的质量够高,数量也有,是不是能破年限呢?
别人可能要工作满五年才能评中级职称,自己是不是可以只要四年就能评上,对此,杨帆比较有信心。
时间在工作之中一天一天的过去。
东海所进入052舰的全面设计阶段之后,每一个设计室都一直在加班加点,很多设计员自愿放弃休息时间,默默的奉献,用铅笔、尺子、橡皮等最原始的工具绘制着052舰的设计图。
每一个月都有不少的设计图被绘制出来,每一份图纸都经历了校对,校对回来修改,修改好了送审核,审核回来修改,修改好了又送审定
时间进入1985年春。
杨帆接到了潘总师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去海边寻找一个地方,为将来的陆上联调实验做准备。
早在论证阶段,潘劲夫就提出,在052舰的研制过程中加入一个新的试验环节,这个环节在我国过去的军舰建造过程中是从来没有的,叫陆上联调试验。
就是设备在上舰之前,先在陆地上进行性能测试。不少人对此不能理解,军舰设备在陆上试验,这看起来不仅多余,而且费力费钱。
但潘劲夫却一再坚持,因为他曾有过一个深刻的教训,051型驱逐舰在建造时所有设备没有经过陆地上的调试就直接上舰安装,结果在使用后发现了不少问题。
后来做了两年的扩大试验,就是把这个舰上所有的设备都好好的试验了一遍。在整个实验过程之中发现,设备装舰后再调试和纠错,难度很大,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让潘劲夫深感内疚,和051型相比,052的上舰设备更为复杂,还有很多是新研制的,一旦上舰后出现问题,后果难以预料。
潘劲夫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加入陆上联调试验的环节,但是这种陆上试验场,有特殊的要求。
此前,潘劲夫带着武器系统设计人员,船电系统设计人员等人跑了很多地方,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
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显然,潘劲夫显得有点焦急,因为时间上拖不起,不能将时间白白的浪费在找地方这件事情上。
前两天,潘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