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
一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刘庙村为了阻拦杨大知县下地干活而搞出来的,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整个宁阳县的潜规则,无论杨大知县走到哪儿都会有人把这四样东西布置好,为的就是能让他安安心心的躺着摆烂,千万不要生出什么干活的心思。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自然是因为杨大知县曾把麦苗当稗子给拔掉,因为杨大知县曾把真高粱当成石茅拔掉。
稗子和麦子长得几乎一样,石茅草在民间更是有假高粱的说法,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农也偶尔会有走眼的时候,更别说像杨大知县这种没有种过地的人,很容易就会弄混,从而误伤真正的麦子和高粱。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毁了一点儿麦苗和高粱,各闾各社的老百姓就算是心疼到滴血也能忍下来,毕竟自己家的地都是大老爷给分的,被大老爷误伤几根麦子和高粱又能算得了什么。
真正让宁阳县的百姓们无法接受的,是杨少峰这个知县大老爷光是操心县衙里的事情就已经够累的了,要是自己这些人再让大老爷下地干活,传出去还不得被其他地方的人笑话死?
所以,杨大知县可以躺在躺椅上摆烂,也可以坐在田间地头上看着宁阳县的百姓干活,只要偶尔能出现在田间地头上就行。
换成砖窑、水泥窑等地方也是一样。
杨大知县可以尽情的摆烂闲逛,但是想亲自动手去和泥巴是绝对不行的,最多最多也就是让他杨大知县亲手做上一模具的砖坯,就算是体验过生活了。
无奈之下,杨大知县也只能在砖窑各处转悠两圈,时不时的向跟在身边的王老歪问几句话。
“等这两个新窑建成了,一次就可以烧六万块砖了是吧?”
“盖一座院子得用多少块砖?”
“几炉砖搭配一炉瓦?”
“是不是还没有弄瓦的模具?”
“在土彻底冻住之前,大概能烧出几炉砖?”
“要是烧那种特别粗特别大,能让一个人站在里面的陶瓷管子,咱们宁阳县能不能烧出来?”
“……”
面对杨大知县这一连串的问题,王老歪整个人都麻烦了。
自个儿现在待的这座砖窑是转炉窑,也是一座大窑,每炉能烧两万块砖,如果再起两座同样的砖窑,那么每炉就能烧出来六万块砖。
可是谁敢说盖一座院子要用多少块砖?
不应该是先确定好院子的大小再确定用多少砖瓦的么?
奋斗在洪武元年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