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果昂贵不说,更不顶饿。
门口外。
陈氏再次叮嘱,“英娘,好好养胎,有事让你大哥带个信。”
陈氏比谁都希望女儿在宋家过得好,只有她过得好,才有能力帮衬娘家,而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她能否在宋家站稳脚跟的关键。
苏白英穿着厚实的衣裳,站在门口处,听着娘的唠叨声,脸上没有半分不耐烦。
“知道了,爹娘路上小心些,让车夫慢点。”苏白英乖巧的点头。
一阵冷风吹来,陈氏缩了缩脖子,转头踏上骡车,回头朝站立不动的苏白英说了一句,“外头风大,回屋吧。”
目送着骡车远去,苏白英这才转身回屋。
骡车里,苏大山和陈氏相视一眼,他们也没想到,宋老夫人这么大方,她那一篮子鸡蛋和一只老母鸡,竟换回这么多布料,够每个人做一身衣裳,若是用剪裁的精细一些,还有富余。
其实尤氏想得很简单,儿媳懂事,还为他们家生儿育女,她当然愿意对苏家好一点。
而苏家父母能够拿一篮子鸡蛋和老母鸡,来给儿媳补身子,代表看中她宋家子孙。
陈氏摸了摸旁边的料子,心中高兴不已,又想起女儿说的话,抬头笑着告诉苏大山,“当家的,英娘想让果娘过段时间到宋府去陪她,有意帮衬果娘寻个好夫家。”
苏大山想到女儿的变化,举手投足间,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跟以往的行为举止大不相同,却格外赏心悦目。
果娘也十三岁了,再过两年就要说亲,若能跟在大女儿身边学习一段时间,将来再定能寻一门好亲。
苏大山感叹道:“英娘愿意教,这是好事,就连宋家的丫鬟都礼数周到,是果娘她们几个比不上的。”
不过也不能怪孩子礼数不周,毕竟吃都吃不饱的人,哪有空闲时间学习礼仪。
再加上村里人随意惯了,谁没事闲的,要求自家女儿学习这些。
陈氏想起宋家父母的安排,有些不确定的问:“当家的,你说华儿和祥儿有读书的天赋吗?”
乡下人,没有一点家底,谁敢送孩子去念书,这可不是一两年,而是七八年,甚至十多年才能看到效果。
其中束修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笔墨纸砚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可要不少银子。
十两出嫁,赢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