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这么说来,那个叫做藤原的,就这么信了自己真的是华夏后人?”府衙后堂,朱肃和两位兄长、一众幕僚、官员与锦衣卫将领同坐堂中,商议近日大事。
听到希直先生高启汇报藤原近况,燕王朱棣不禁捧腹大笑。
“是。”坐在客座的高启也捻须笑道。“他如今已是深信不疑,并对此大为振奋,连呼倭国诸多王室公卿,不该忘了祖宗。”
“这些日子,此人便阅典籍,寻找自己先祖在华夏的踪迹。倒还真被他‘找’到了据说他藤原氏原姓‘中臣’,藤原认为他那一支该是战国时期中山国后人。中山国为赵国所灭后,国人南下吴地避难,而后一部分男女便与徐福一同迁居东瀛倭国。”
“为示不忘中山国先君之意,这些人便改姓‘中臣’……”
“倒真被他附会出了来历……”朱肃也算是长了见识了。本以为这样忽悠藤原,给他‘安置’上华夏先祖,此人说不定会不愿相信,甚至于为此发怒。
故而朱肃才刻意安排了一连串的“歧视”计策,意在在此人心底里种下“夷贱华贵”的潜意识,为后来高启的出场忽悠做下铺垫。
没想到就现在看来,这人对于此事,倒是比高启还要热忱。竟然自己翻找出了自证的史料,进行“自我忽悠”。
“呵呵,也许并不全是牵强附会。”高启笑道。“先时五殿下嘱咐我从史料中‘断章取义’时,我还颇感为难。”
“可越是在史料中翻找,竟发现历史真相,也越发明晰。其证明之处,根本无需断章取义。竟似真相就是如此一般。或许这倭国倭人,千百年前真是我华夏苗裔也说不定。”
“再说,这四夷之中,哪一个不是想尽了办法,想要与我华夏传承扯上联系?能当个华夏人,又有谁会愿意自承蛮夷。”高启说的自傲无比。一股根植于骨子里的民族自信心油然而发。
朱肃一愣,继而也是恍然失笑倒是自己把这事想复杂了。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个因为鞑清流毒百年、导致中华民族为夷狄所辱,还没彻底缓过劲儿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天朝子民的身份,本就是四方蛮夷望之生羡的存在。
纵使蒙元肆虐百年,甚至将汉人定为“四等国民”,但华夏千年来留存的璀璨文化,在其他诸族眼中,依旧是难以企及的存在。
便是忽必烈开国大元,也得用汉制。虽压制汉人儒生,贬低“儒学”,但却又不得不学习汉文化,用儒文化治国。在诸族诸国眼中,哪一方为文明,哪一方是野蛮,也从来都是了然于心的。
更别提如今大明已经建国,仅短短数年,其规制疆土已远迈分裂的辽宋。且巨龙苏醒,磨爪霍霍的姿态,无不昭示着华夏中国已再度崛起。
昔日大唐、大汉余威犹在,四方诸夷又岂能不知道何者为大?
藤原莫名其妙有了个“华夏苗裔”的身份,对他来说是喜非惊,当然要想方设法要将其坐实。
“既然如此,你们可要注意转变对其的态度了。”朱肃忍着笑,打趣坐在客座的‘看守护卫’、‘店小二’、‘路边大爷’等人
“那藤原如今可是我‘华夏人’了。你们可不能如先前那般对其蔑视折辱。得让他感受到身为华夏苗裔与倭人蛮夷的差距方可。”
“是。”一众先前扮做百姓戏弄藤原的锦衣卫们,亦是忍不住失笑。
“那先生,你可有暗示那藤原,回国后将此论断转告他们国家的天皇?”朱肃问高启道。归根结底,这才是最为主要的目的。若是能让其知道与大明的渊源,那么改日天皇被幕府贼子逼到绝境的时候,想必会想起用这层关系向大明求援。
到时,大明就可以名正言顺驻军倭国……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