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贵们听了他这说辞,自然不满,一群人斥骂不断,大有责其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
不过文官之中,倒是有不少人对其所言颇为赞同。
“老五,你怎么看。”老朱对其不置一词,只是询问朱肃道。
朱肃想了想,昂然答道:“这位大人所言,确有其理。凡用兵者,自然没有什么必胜之说。即便数倍于敌,也有可能遭遇暴风、陨石,全军覆没。因此,凡对外用兵,必须要小心谨慎。这也是圣人以兵者为凶器的原因,意在警示我等后人,万勿轻易动用刀兵。”
蓝玉等勋贵面色一变,就连朱棣等人,也是微感讶异。却听朱肃画风一转:“但是小心用兵,却不意味着握在手中不用。”
“虽说我大明蒸蒸日上,但也正因兵事凶险,即便日后我大明之国力数倍于今日,彼国若是上下一心,恐怕也难以一举而下。”
“此时倭国天皇开口向我大明求援,正是我等能名正言顺、插手倭国内务之时。若失此良机,何年能再有此机会?”
“所谓机不可失。若是事事都要等到有十分把握之后才能行动,我大明何时能真正登陆我国本土?”
“不过丁大人所言,亦有道理。”一位官员道。“若是出兵倭国,恐北疆力有不逮。若攻打高丽,又有元庭虎视眈眈。”
“我等纵然要开疆拓土,也当以我华夏本土祖地为重……”
“父皇,儿臣以为,正是要以我华夏本土祖地为重,才不能轻易放过此等千百年来难得一见的天赐良机。”朱肃正欲开口,却见朱棣骤然出列,俯身道。
“魏国公、信国公确实将南北两地,都经营的固若金汤。可我大明泱泱大国,手中空握百万雄兵,莫非就站在原处,任其欺辱,让这些蛮夷之国,将战火烧到我大明百姓的头上吗?”
“儿子不才,愿为父皇领兵,击破高丽、倭国宗庙,俘其王室,让其知道挑衅我大明上国的代价!”
朱棣说得雄壮,朱肃也忍不住点头赞同。就该这样!说什么大明蒸蒸日上,只需安坐不动自能广布王化……那都是文官糊弄人的话术!什么叫广布王化,人家进贡些土特产,咱们回馈数倍的金银珠宝,让番邦把华夏当冤大头宰,这就算是广布王化了吗?
放屁!咱们对番邦晓之以礼,可那些蛮夷却未必会对华夏动之以情。他们的眼中有的始终是利益,什么王化,人家可接受不了半点。
华夏强盛的时候,他们或许会跪舔一番,可等有朝一日华夏落难了,这些人绝对会如秃鹫野犬一般的扑上来,争抢华夏巨人的血肉!
这是已经被历史给证明了的!
喂不熟,学不好。就算将华夏的文化传播到番邦,那些人依然是只有其形而失其神,小礼虽知,却无大义。既然如此,还不如将其直接鲸吞入腹中。
将他们的高层彻底覆灭,让华夏来统治这些蛮夷之地,或许才能真正的洗其蛮性,传播文明。
也能让子孙后代,少流一些血泪。
面对朱棣的请战,老朱依旧不可置否。这一回,他的目光却是转向了太子朱标。“标儿,你是太子。”
“你觉着,咱大明,应该怎么办?”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本只是安静肃立在旁的太子朱标,朱标只思考了片刻,旋即出列道:“禀父皇。”
“民间有俗语说得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倭国、高丽狼子野心,若只被动防御,好比千日防贼,我大明万一有了疏忽,便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一味退让,非长远之计。既然如此,不如把握机会,主动出击,使其知晓我大明之天威。”
朱标不卑不亢。
“好!”“太子殿下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