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茵茵是在未央宫用饭时,把楚子冉的请求说给兄嫂听的。
于巧云与李承明都露出笑意,当即应下此事,又说:“看来宫中,很快就要办喜事了。”
于巧云更是拉着李茵茵的手问:“就认定是他了?”
“这倒没有,”李茵茵脸上并没多少羞意,“不过他长得好,又懂事,不管为着什么,至少我的情绪价值他给足了。”
“眼下我对他还算有好感,就先试试看吧,要是不合适,我同他分开,哥哥嫂嫂难道不会站在我这边?”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毋庸置疑,不管什么样的情况,李承明与于巧云当然都是站在李茵茵身边的。
于巧云虽然还有些担心,却也问:“那你打算给他什么名分?”
李茵茵仔细想了想,才试探性的回答:“侧君?”
“倒也不是不行,”于巧云若有所思,“你是不是想着,若日后合得来,再将他扶为正君,若合不来,侧君离宫也没什么影响?”
李茵茵摇头:“我没打算立正君。”
面对着兄嫂惊讶的神色,李茵茵认认真真的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盘托出:“大哥把我当继承人培养,我自然也想做出能名留青史的功绩。但这个世上,尤其是中原,男尊女卑的思想占据主流,想要改变,非一日一时之功。”
“我不知道我如今做出的努力能否延续至后世,但我却很知道那些个修史的史官,一旦我有个聪明的正君,我以后的功绩,可未必就是我的了。”
多少被按死在耻辱柱上的帝王典故,都不是真相,而是史官的充满个人揣测的捏造呢。
李承明闻言安慰道:“是非功过,我们管不了后人如何书写,但人活一世,你总该为自己的兴致和乐趣活一活。”
“我知道哥哥嫂嫂你们关心我,”李茵茵的眼中带着亮色,“可我站得越高,就越想要做一点什么。”
“何况,咱们兄妹的志向,是可以走遍天下。等天下皆归于我明国时,我难道还要因为谁家出了我的正君而有所偏袒优容吗?”
“倒不如把正君之位空悬,只立侧君。无人可与我并肩,便人人都在我之下,谁也别想借此要挟我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做出什么评价,却不约而同的露出笑颜。
随后,李承明单独召见了楚子冉,随后便写了国书往蜀国,请长公主与楚子冉的兄长前来明国观礼。
蜀王原本不同意,但有被提前买通的蜀王亲信帮着说情,长公主等人还是成行了,但楚子冉兄长的妻儿却没能跟着一起。
对此,李承明自然也做了两手准备,估摸着长公主等人进到明国境内后,便叫人私下拿了楚子冉的手书,将人悄悄给接了出来。
对于楚子冉舔到最后真的成功和李茵茵成了的事,一干质子甚至是朝中的臣子与明国百姓都很不服气。但等知道楚子冉只是侧君时,质子们难免带上了些鄙夷之色。明国这边则显得冷静许多,只是一个侧君而已。
蜀国的人是在到达明国以后才知道,不是楚子冉娶明国长公主,而是明国长公主纳楚子冉,当即就不乐意了。
但蜀国长公主和小儿子聊过后,忽然旗帜鲜明的站在小儿子这边,还扬言说为了小儿子日后的幸福与两国邦交,她会带着长子长留明国。
蜀国使臣可不敢做主答应,但这是在明国的土地上,有李茵茵做后盾的楚子冉才不管他们答不答应,直接令人把使臣给请了出去。
蜀国使臣无法,只好写信回国,但信还在半道上呢,李茵茵和楚子冉成婚的婚仪便已经到了。
为了这场婚礼的仪式,礼部的各位大人们险些把脑袋都给抠破,毕竟,这男婚女嫁是大势,女纳男却几乎是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