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在高一班的教室里,同学们刚刚结束午休,有些睡眼惺忪地准备迎接下午的物理课。李时晴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睛盯着窗外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同学,心思却已经开始慢慢飘回到教室里,因为接下来是她又爱又怕的物理课。
刘怡欣从后面戳了戳李时晴的后背,递过来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等下物理课又要‘坐飞机’咯,咋办?”
李时晴无奈地笑了笑,刚要回纸条,就听到物理老师响亮的声音:“同学们,上课啦!”
张晨是班里的物理课代表,也是个物理小天才,看到李时晴一脸茫然的样子,便主动凑过来小声说:“时晴,别愁眉苦脸的,物理没那么可怕,有啥不懂的问我。”
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定律啊,就像是物理世界的魔法咒语,掌握了它,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说,一个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当然,前提是质量不变哦。这就好比你推一个小推车,你用的力越大,小推车就跑得越快,但是如果小推车上堆满了重物,那你就得用更大的力才能让它跑快啦。”
老师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公式“F = ma”。李时晴看着黑板上的公式,小声嘀咕道:“这几个字母看起来简单,怎么就这么难理解呢?”
张晨笑着说:“时晴,你看啊,F 就是力,m 是质量,a 是加速度。比如说,你用 10 牛顿的力去推一个质量为 2 千克的物体,那根据这个公式,它的加速度就是 5 米每二次方秒。就像你踢足球,你用力越大,足球飞得越快,改变它运动状态就越明显,这就是加速度大的体现。”
刘怡欣在旁边也听得似懂非懂:“那怎么判断物体受到哪些力呢?我每次做题都搞不清楚。”
物理老师似乎听到了他们的讨论,走过来笑着说:“这是个好问题。同学们,判断物体受力情况,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然后看它周围都有哪些东西对它有作用。比如说,一个放在桌子上的书,它受到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g;同时它还受到桌子给它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和重力相等,这样书才能静止在桌子上。这就像是一场力量的平衡游戏,各种力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再比如,一个在斜面上的物体,除了重力和支持力,还可能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李时晴突然灵机一动:“老师,那如果一个物体在水里呢?它受到的力是不是更复杂?”
老师赞许地看着李时晴:“非常好的问题!当物体在水里时,除了重力,它还受到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比如说,一个铁块放在水里会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而一个木头放在水里会漂浮,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这就像水里的物体在玩一场‘浮与沉’的游戏,谁的力量大谁就说了算。”
张晨接着说:“老师,那如果物体在水里还受到其他力呢?比如有人用绳子拉着它。”
老师笑着回答:“那就把所有的力都分析出来,按照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把这些力等效成几个简单的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或者其他运动状态。就像拼图一样,把各种力的碎片拼凑起来,找到它们的合力,就能知道物体到底会怎么运动了。”
刘怡欣苦恼地说:“老师,我还是觉得好难啊,这些力在脑子里乱糟糟的。”
老师鼓励道:“别着急,物理这门学科就是要多思考、多练习。大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练习题,从简单的情况入手,慢慢就会掌握窍门了。比如说,先分析一个在水平面上只受到一个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