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65章 杜行申曲剧社在高桥古戏台演出沪剧《陆雅臣》(6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一个是陆家老爷陆宪文,一个是年方九岁陆雅臣。他长得眉清目秀相貌好,对答如流人聪明。

你舅父谢恩席上做陪客,一见雅臣喜在心。酒过三巡做媒人,把你终身许配陆雅臣。

你父亲含笑跑到厨房里,悄悄问我可赞成。

我说道响档不出响档子,怕只怕女儿错配苦一生。

你父亲怪我说话不吉利,笑容顿收不出声。

常言道天字出头夫作主,秤花虽小压千斤。为娘不敢再多嘴,女儿从此定终身。

这都是吃馄饨吃出的好姻缘,如今女儿吃苦我娘痛心。

(白)走吧!

(珍唱)走一步,忖一忖,心似刀绞痛难忍。千勿怨来万勿恨,怨只怨我们母女投胎是女人。

往日里夫妻双双回娘家,今日里我独自回家孤零零。若遇熟人来盘问,我有何面目诉真情?

(罗唱)只说我年迈多毛病,接你回家服侍我老娘亲。三步改作两步走,

(珍唱)不觉来到罗家村。

罗唱)羊肠小道匆忙过,

(珍唱)为什么大路不走小道行?

(罗唱)免得惊动邻居多是非,只能委屈女儿走后门。

(珍唱)想当初红灯花轿来迎亲,我堂堂正正出大门。

吹吹打打、闹闹猛猛,满面春风喜盈盈,抬到我陆家做新人。

到如今偷偷摸摸进后门,冷冷清清,满面羞耻泪纷纷,娘啊娘,我前门不走走后门,从此见人矮三分。

我情愿跳进河中死路寻,免得连累娘亲难做人。

《陆雅臣》: 富家子陆雅臣堕落,反映青浦社会现实。

由申曲改编的沪剧 ,陆雅臣是地方戏曲剧种 ,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

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新的沪剧传承了古老的申曲优秀的曲调,融合了委婉的韵律,特别好听,钟爱沪剧的人群越来越多。

陆雅臣 就是申曲和沪剧新旧交替的新戏,蓬勃生机,吸引年轻的爱好者。

已到星辉点点的夜深了,杜行申曲剧社在高桥古戏台上演绎的《陆雅臣》一剧进入了下半场,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古老的故事以最生动的形式展现在了高桥观众与戏迷们的眼前。

钱殊饰演的陆雅臣,从起初的放荡不羁、挥金如土,到后来痛改前非、追悔莫及的转变,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地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而慕容雪饰演的罗秀珍,那份被丈夫卖掉的无奈与哀怨,以及在陆雅臣回头后的宽容与希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泪光闪烁。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缓缓落下,舞台灯光渐渐暗下,但观众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仿佛是对演员们精湛演技的最高赞誉。高桥的夜空下,古戏台前,人们纷纷起立,用最真挚的情感向台上的艺术家们致敬。

演出结束后,戏台周围瞬间被热情的观众和戏迷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手持照相机,争先恐后地与心中的偶像合影留念。

钱殊与慕容雪站在人群中央,面带微笑,耐心地满足着每一位粉丝的请求,他们的眼神中既有疲惫,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喜悦。

“钱老师,您演的陆雅臣真是太让人恨铁不成钢,又让人心疼了!最后那一跪,我眼泪差点没绷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