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直观数据,到了给自己的两种虫化形态分别绘图的时候,他就分身乏术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乔安对自己制作的那支“自动鹅毛笔”加以改装,新增加了绘图和数据记录功能。
乔安为了方便在巨蜂形态下激活“魔法笔”,特地增设了一道启动咒文,其实就是巨蜂拍打翅膀的嗡嗡声。
当他变成巨蜂形态,发出嗡鸣,魔法笔随之激活,自动跳到墨水瓶里。
饱蘸墨水过后,魔法笔又跳回桌上,在乔安提前铺好的白纸上,描绘主人的巨蜂形态。
短短五分钟过后,魔法笔就完成绘图工作,画出来的巨蜂形态素描图,跟乔安亲手所绘一模一样。
乔安变成“蜂人”形态,采用同样的办法启动魔法笔,命令它为自己的“蜂人”形态也画一张像。
接下来,乔安维持着蜂人形态,进入第三个研究环节——测速。
乔安在蜂人和巨蜂两种形态下,都具有飞行能力,实际上飞行速度也差不多。
当然,他并不满足于感性上的判断,还要进行精确到秒的飞行速度测量。
乔安先把飞行路径提前确定好,环绕别墅所在的庄园飞一圈,正好1000码。
起飞的时候,乔安激活魔法笔,命令它记录下时间,然后振翅全速飞行。
当他返回的时候,魔法笔自动记录下此刻的时间,这样就得到飞行用时。
经过简单的计算,乔安算出自己在蜂人和巨蜂形态下,飞行速度差不多都是每小时50里。
这个速度比鹰人形态略慢,长途飞行能力更是相差甚远。
约顿海姆鹰人形态,飞行上百里都不觉得累,乔安这才飞了两千码,就累得不想拍打翅膀了。
当然,蜂人和巨蜂形态与鹰人形态相比也有一大优势,就是机动性更为灵活,可以在空中进行杂耍般的复杂变向。
相对来说,巨蜂形态的机动性比蜂人形态更出色。
这或许是因为前者的身体构造类似昆虫,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而后者的人形躯干,在飞行期间其实是个累赘。
这一点,从两种形态的翅膀振动频率就可见一斑。
乔安在巨蜂形态下,每分钟振动翅膀轻松过万次,但在蜂人形态下,振翅频率很难突破万次大关,而且无法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