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使臣遣快马回报,汉廷的提议非但可行,更是极为诱人。
汉军将遣十余万铁骑出征,却许诺绝不踏入大月氏领土半步,而是直接进入大夏,陈兵于大夏和安息帝国的接壤处。
倒不是要入侵安息帝国,而是摆出阵势,为大月氏牵制住安息人,使其得以力征伐康居。
虽说康居和大月氏兵力相当,然大月氏若真倾力,就能纠集控弦之士十余万,而康居的常备兵力顶多七万,且因其国土广袤,又分为北方游牧区和南方农耕区,想在短期集结兵力甚或力征兵,在这没有电报电话,也没有公路铁路的年代,那是根本不可能。
大月氏以有心算无心,奇袭轻敌大意的康居,可行性无疑非常高,回报也必定可观。
大汉自也不会白白出力,十余万骑军的吃喝拉撒及赏金,加上祁连山南那二十余万月氏族人的赎买费用,索性凑个整数,要大月氏支付百万金。
大月氏拿不出,可暂且赊账,反正大汉不怕大月氏赖账,顶多让十余万骑军亲自去取。
若想还账,更是不难。
事成之后,大月氏要康居,大汉要大宛和大月氏!
没错,要大月氏,或是说大夏原本的北方领土,也就是从沩水北畔直至与大宛相连的地域。
反正大月氏是游牧民族,昔年占据沩水之北后,也没将大夏的旧城好生经营,大多都被废置了,日后若攻下国土广袤丰饶的康居,难道不迁徙么?
别特么说故土难离,沩水之北是大月氏的故土么?
汉廷丝毫没掩饰自身盘算,间接掌控沩水流域,以大夏和大宛作为缓冲区,免得大月氏和安息帝国插手西域事务。
至于大月氏迁徙至康居领土后,与安息帝国是战是和,大汉就管不着了,只要他们别踏入大夏和大宛半步,大汉也不吝于继续交好两国,巩固邦谊,大举通商,和谐共赢嘛。
大月氏君臣商议数日,终是应下此事,甚至派出储君亲赴长安,立下密约,且再度互换国书。
大月氏人深信汉廷会信守国约,事实也确是如此,大汉君臣本就没想借机灭掉大月氏。
驱虎吞狼,驱虎吞狼,谁是虎,谁是狼,大月氏怕是没有想透啊,游牧民族论起军政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