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不顾李世民的训斥,硬是拉着他一路逃出,与李豹汇合之后飞马逃出南商关。ii
李世民眉头紧锁,一口闷气横在心头。若不是长孙无忌乃是爱妻胞兄,所行之事又都是为自己安危着想,他怕是早就用马槊抽将过去!
今日虽然屡遭凶险,可是大丈夫生逢乱世,又怎能贪图平安?连这点胆量都没有,又何谈夺取天下?徐乐杀了王仁恭又活擒刘武周,这等天赐猛将自己岂能放过?正准备不顾一切助他一臂之力,却被长孙无忌硬拽着离开,让他既不能收纳猛将也不能看到事情结果,心中又怎能不怒?
长孙无忌看出李世民心头不悦,担心他不知几时又翻身杀回去,在旁解劝“二郎莫要怪我。你身份不比寻常,若是为刘武周所擒,所坏的不止你一人性命,更误了唐国公的大事。就连攻取长安之谋也难免受阻,你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意气用事,得顾全着大局!”ii
见李世民一语不发,长孙无忌又道“如今王仁恭被杀,马邑群龙无首,正是英雄用武之时。二郎素有雄心,想要为唐国公立功,此时正是大好时机。你我速返平阳,点起留守的两千余将士,先夺了善阳再说。王仁恭所积军资财帛,边地精兵猛将尽为我所有,到时候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大局。比起徐乐一人的性命,孰轻孰重二郎心中应有计较。”
李世民这才开口“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王仁恭坐拥马邑数万兵将如山钱粮,照样把性命丢到徐乐手中。到底孰轻孰重?再者若是我们为了些许钱粮把人马陷在马邑,晋阳兵将是去夺长安,还是来帮我们?”
长孙无忌这才明白,李世民头脑清醒得很,并未像自己担心的那样热血上头只知争杀忘了大局,这才暗出一口气。ii
正如李世民所言,马邑所谓富庶也只是和恒安相比,不管是比之晋阳还是长安,都相去甚远。李家此时兵入马邑,未免有鼠目寸光不分轻重嫌疑。不管是支持李渊的世家,还是晋阳兵将都不会满意。
因此李世民并未因王仁恭之死就动了鲸吞马邑的念头,只是念念不忘徐乐这员虎将,想要把他带走就足够了。或许在李世民心中,马邑加上恒安两大鹰扬府,也未必及得上徐乐!
长孙无忌一声叹息“二郎喜爱猛将也无可厚非,只是徐乐哪怕是霸王再世,今日也难免兵败将亡。你乃是贵人,不能受必死之人连累。”
“辅机如此笃定徐乐会败甚至会死?”
长孙无忌点点头“徐乐确有鬼神之勇,可终究是寒门子弟,这便是他最大的短处。若是如二郎或是王仁恭一般的世家子,身边自有亲信家将可为护持,他只要拿住刘武周,苑君章早晚也要低头。可是他出身寒微,身边部众不是因利而聚,就是一时义气相投,随他鞍前马后。这等人或可共患暖,但绝不肯同生死。徐乐为了一己之仇,不惜和刘武周同归于尽,身边部众岂会个个听话?若是我所料不差,他身边之人,这时已经谋算着如何搭救刘武周,再取了徐乐性命自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徐乐就算本领再高,也难逃一死。”ii
李世民也知长孙无忌所言不无道理,哪怕世家之中遇到这种事也难免变生肘腋,何况是毫无根基的寒门子弟?他们没有部众,没有忠诚的家仆,这时候多半就要遭遇手下变节。
他的脑海里甚至浮现出徐乐被手下暗算死不瞑目,刘武周仰头狂笑的情景。可随即他又摇了摇头,重又想起徐乐高举王仁恭首级,一步步走下南商关的英姿。以及那些男女簇拥着他,以及那些满是崇敬信任的眼神。
这等好男儿,岂会那么容易丧命?寒门出身又如何?难道没有家将,就不会有忠心部属?如今天下已不同当初,寒门子弟既可杀得世家子,必能过这一关。
他看向长孙无忌,语气严肃“辅机,我敢保证不管徐乐身边人是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