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呢,以前东林的君子们在无锡讲学是很舒服的都是下野官员,针对朝廷里做事的皇帝啊、官员什么的发表各种评论又不需要什么成本。反而为自己博取了巨大的声望。可是这些年下来,难得大家想要一起做一件实事的时候,居然败得如此之快!
这样下去,大家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不就败光了吗?本来大家都没官位了,若是连名声都没有了。那还有什么希望呢?
自己这些所谓的君子年纪都大了,这辈子就算是能够重返政坛也就是那样了。可是东林书院现在的这群天才子弟呢?若是东林书院在这场竞争中败得狼狈不堪,让天下的士绅产生了一种东林的人都是嘴炮厉害,一做实事就抓瞎的不良印象。那这群天才子弟以后就算中了进士进入政坛。这段东林的学习生涯,也必将成为其终身的污点!
这些东西,现在只是这些君子们想到了。但能入东林的都不是笨蛋,要不了多久这些学生们反应了过来,怕不是会赶紧的退学?
到时候别说报纸办不下去,整个书院都会垮掉!
哎,早知道就不办这个报纸了。太孙殿下太厉害了,当初除了针对张以诚的弹劾事件对南京的御史们小小出手一次之外。对东林日报的发展都是乐见其成甚至大力相助!这让东林的君子们为失败找借口都找不到啊!
不行,这事情不能这样下去了。必须得想办法提振报纸的销量!
“各位,现在报纸的好坏,已经事关书院的生死。所以,很多事情由不得我们不做了。吾意,报纸必须做出改变。”
“叔时请讲。”
“其一,报纸扩版。现在我们的报纸只有八版,和金陵日报比起来,天然的给人一种印象便是我们是小报,是弱报。这在第一印象上就先输了一招。”
“嗯,叔时说的有理,但是如此一来,这报纸的成本?需知,现在用于办报的经费,已经不足三万两了啊。”
关于二十万两的资金储备如何在不到四个月里降低到三万两,顾宪成不准备去追究了大明的文官嘛,致仕了的文官还不是文官。
“经费问题,吾亲自去凤阳面见道甫(李三才),然后再去华亭的徐家。恳请他们无论如何再支援我们十万两。”
“……好吧,经费的事情算是暂时解决了,但是这扩充的版面?”
“这正是余要说的。扩充版面之后,两个版面拿出来做广告,先解决报纸的生存问题。”
“呃……哎,那就先这样吧。涉及到书院的生死存亡,我等需要忍辱负重。”
“是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呢?”
“诸位兄长高义,余在这里先谢过了。”拱拱手,顾宪成继续道“其三,剩下的六个版面,拿出其中四个版面来,放上各种时文(八股文)的范文,并且由我等分别讲述制艺技巧!”
“这……”
从古至今,知识的传播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明代和先秦那种贵族政治以及两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比起来,是要好了很多,毕竟不少平民子弟也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了。但是真正通过科举制拿到好处的,绝大多数还是官宦子弟。
有明一代276年,一共产生了两万七千多名进士。这其中有七成以上都是官员子弟,有两成多出身豪富之家。真正平民子弟中进士的,十不足一。
造成这一局面的最大原因,当然还是知识的传播问题。普通平民子弟除非是天资特别出众,否则根本无法在同那些家学渊源并且有名师指导的天龙人们的竞争中胜出。
多年来,士绅豪商们有意识的维持着这一局面,对八股文的写作技巧,默契的对圈子以外的人予以了封闭。虽说这个时代的民间,也有各种书商购买各届新科进士、举人的时文装订成册进行售卖。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