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麦芒和黍秀便被仇正深送到了仇希音身边,同来的还有一个五十出头的嬷嬷,姓姜。
为表慎重和尊重,仇正深特意亲自送了姜嬷嬷过来,介绍说姜嬷嬷是他院子里的管事嬷嬷,十分能干,规矩又好。
如今她院子里没有能主事的嬷嬷,正好给她用,顺便教教和妈妈她们规矩,以后她寻到了合意的人再送还给他。
上辈子,仇正深发现她在府中的艰难处境后,也是送了姜嬷嬷到她身边,姜嬷嬷瘦小精干,正方的脸上常年不见笑容,小丫头们就没有一个不害怕她的。
后来,仇正深并没有像他刚开始说的那样等仇希音寻到了合意的人就把姜嬷嬷收回去,而是一直让姜嬷嬷留在仇希音身边做管事嬷嬷,仇希音出嫁后,姜嬷嬷也跟到了摄政王府。
那时候,宁慎之刚刚从宁郡王荣升为摄政王。
姜嬷嬷伺候仇希音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仇希音的院子打理的井井有条,省了仇希音很多心,仇希音对她虽没有像对和妈妈那样的感情,却很满意她。
后来,宁慎之为她的长孙寻了个京郊小县主簿的职位。
姜嬷嬷虽是奴籍,她的儿子辈却已经脱了奴籍,借着仇府的光在京城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铺面,虽说不上大富大贵,却也是衣食无忧。
到了姜嬷嬷孙子这一辈,姜嬷嬷却是不许他们做生意了,要他们读书,可惜她的几个孙子在读书上都没什么天分,连童生都考不上。
眼看着几个孙子年纪长大,家里再也供养不起,被逼着要承父业做生意了,宁慎之突然毫无征兆的扔了这么大的恩典给他们,意味着他们一家终于摆脱了最低下的身份,从商人一跃而成为士人,绝对比天上下黄金还要让他们欣喜若狂。
仇希音记得当初姜嬷嬷刚刚得到消息时,脸上的笑比她一生中所有的笑容加起来都要多,都要深,天天在仇希音耳边念叨,宁慎之对她有多恩宠,否则不会连她的管事嬷嬷都这般眷顾。
仇希音得到消息后,知道留不住这个自己的左右膀了,索性就大方的提出要给她脱了奴籍,回家享孙子福,做官太太。
姜嬷嬷却拒绝了,用她的话说,她就算脱了奴籍,到长孙家去,旁人知道她曾做过奴婢肯定会瞧不起她的长孙。
而且,仇希音平日对她十分大方,她眼看着就要老的动不了了,按照规矩,仇希音定然要给她养老的。
她的长孙虽然出息了,但还有几个孙子没有着落,她这一出摄政王府,家中的进项至少要少一倍,还要劳累儿孙们给她养老,这一来一回的,家里肯定吃不消。
她说的十分坦然,仇希音也欣赏她这种直白,便也不再提让她除籍出府的事了。
而且她估摸着姜嬷嬷想留下,也有期望哪天权势滔天的摄政王能再一个高兴,再提拔提拔她孙子的意思。
她贴身伺候她,几乎天天都能见着宁慎之,这样的机会是许多大臣官员想都想不来的,而她也不吝于给忠心自己的人这样的机会。
不想姜嬷嬷想的通透,她的儿孙们却不愿她再低声下气的做伺候人的活,三天两头的来劝她。
特别是她的长孙媳妇,一来就哭,哭着说姜嬷嬷要还为奴作婢的,她的夫君又怎么有脸去和同僚应酬,又怎么有脸掌管黎民百姓。
姜嬷嬷终是没能磨过自己的儿孙,拿着仇希音最后的赏赐,给仇希音磕了三个头,随着儿孙们走了。
姜嬷嬷走了,仇希音十分惋惜,却也没放在心上,姜嬷嬷很能干,很忠心,但她那时候最不缺的就是能干忠心的人,很快就提了另外一个管事嬷嬷上来。
刚开始姜嬷嬷时不时带着些土产来瞧她,她还抽点时间去见她,说几句闲话,渐渐的就不耐烦了,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