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之间被隔断,节度使变成了可以传给儿子的职位,各种‘留后’出现,中央没有了任免节度使的权力,那赋税也就不会递解给中央了,中央没有钱,那怎么号令地方呢?节度使拿了钱、养了兵,这就是藩镇。”
“到了唐末,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才会有这八姓君王,十二人为帝。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赵匡胤连连点头。
“在地方上安排转运使、财政使之类的官员,让所有的赋税都能够控制在官家手里,给藩镇厚遇,但绝对不设留后,功勋子弟一律委任武选,带来官家身边来考校和任用,一来手上有藩镇的子弟,他们不敢妄动;二来给了他们的子弟一份前程,他们也会满意。”
“行啊,咏之,你考虑得非常周到。”赵匡胤说。
“哪里,这是官家的教诲。”徐咏之说。
“别给朕戴高帽子,朕可没教过你这个。”赵匡胤说。
“官家之前厚遇李守节瓦解李筠父子,臣从这里学到的。”徐咏之说。
“举一反三,这是好学啊。”赵匡胤赞叹道。
“石守信和王审琦呢?”赵普突然问道。
“怎么,这两人是朕的兄弟呀。”赵匡胤说。
“官家也是世宗皇帝的兄弟吧。”赵普说。
换二一个人,也得把赵则平活活锤死。
但是赵匡胤真的是一个明白人。
“朕知道你的意思了。”
“如果石、王还在禁军,慕容和韩就会觉得这件事上有区分。”赵普说。
“朕明白了,这件事秋天安排下去。”
赵普把几个大将都遣出去,这是避免他们因为军功做枢密使,这四个人谁放到他赵普头上,都会让他非常难熬。
此外,石守信和王审琦都对徐咏之友善,赵普只觉得他在压制徐矜这件事上,又占了一个上风。
徐咏之也知道赵普的盘算,他对这位掌书记的许多看法,只能叹息,赵普的世界里,重要性的排序是:相位、赵普、赵匡胤、大宋。
在徐咏之的世界里,是赵匡胤、大宋、山字堂的各位和徐咏之。
大家真的不是一路人。
“则平,慕容和韩令坤的旨意尽快下,石守信和王审琦的事情,我们到秋天再说。你先去准备,咏之留一下,我有话跟你说。”
赵普看看徐咏之,意味深长,慢慢退了出去。
“朕昨天去看太后,觉得她气色好些了。”
“这是太后和官家洪福齐天……”
“少来这套,让段美美去陪老太太,是不是你的主意?”赵匡胤低声问徐咏之。
“这主意好不好?”徐咏之悄悄地反问。
“怎么,如果朕说不好,你就说不是你的主意吗?”赵匡胤笑着说。
“太后身边要有个这样的角色,皇后不行,宫女地位又不够,我就让美美进宫,去给太后张罗着做做饭。”徐咏之说。
“好得很,德昭也喜欢。”赵匡胤说。
赵匡胤心中确实认为,皇帝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个时代传递的产业,他希望德昭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再把工作交给他。
“德昭跟朕说,美美在奶奶那里,他就受了好多的优待,”赵匡胤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就让她多聊点家常话,哪有奶奶不疼孙子的?”徐咏之说。
“高。”赵匡胤竖起大拇指。
“官家,这不是计谋,说我们自己认可的话,给本身认可这些话的人听,坚定他们的信念,这不是阴谋诡计,太后自己爱孙子,而不是被我们设计,变得对孙子好了。”徐咏之说。
“朕明白,咏之,你的招,是堂堂之阵。”赵匡胤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