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和把总们。
至于新编的掷弹兵团营和炮兵团营中低阶武官的任用,也秉承了这样的原则,都是从之前历次作战有功的官弁之中选任。
到了西海大营后,杨振看了杨珅、严省三呈上的麾下武官选任名单,当即签署用印,迅速完成了最后的任免手续。
随后留了他们两人继续分头安顿北上人马战船,杨振自己带着随行卫队回了盖州城内。
作为兵部山海关分司郎中的沈迅,这次前来公干的身份,不仅是金海镇诸将的上司衙署主官,而且还带有传达皇帝旨意的使命。
虽然是辗转搭乘严省三他们的船队一起北上的,可是到了盖州地界,却不能简单安顿在城外的军营里。
所以,他人一到,就被吕品奇隆而重之的迎进盖州城里去了。
杨振一进盖州城,守门官迅速来迎,然后直接领路,来到了沈迅一行人在城内落脚下榻的客馆所在。
“沈大人辗转来此,杨某人有失远迎,还请沈大人海涵啊!”
一见面,杨振笑着对老熟人沈迅打招呼,态度十分热情。
而面对杨振这位手握重兵且战功赫赫的征东将军、金海伯、左都督,沈迅也不敢有丝毫怠慢,隔着几步远,忙躬身见礼,笑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都督说笑了,都督戎马倥偬,军务繁忙,沈某怎敢有劳都督远迎?”
沈迅也算熟人了,二人一来一去,彼此见了礼,随后相视大笑,一起进了征东将军行营隔壁的客馆院内。
但是再熟的人,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就在客馆院内,杨振叫人面向京师方向摆了香案,跪地迎接圣旨。
而沈迅倒也干脆利索,一等香案摆好,杨振叩拜结束,直接将一卷圣旨递到了杨振的手里,并没有当众公开宣读。
他的这个举动,让在场跟着杨振一同跪迎圣旨的其他将领既意外,又失望。
杨振本人也略感意外,但是等他拿到圣旨,展读细看之后,就明白了沈迅为何这么草草传旨了。
因为与金海镇很多将领的期待不同,对于金海镇四月北伐以来取得的战功,朝廷并没有给予与之匹配的褒奖。
除了将杨振嫡长子的恩荫等级,由原来的锦衣卫世袭千户升格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之外,只是将杨振的功劳推恩到了杨振的其他儿子头上。
其中庶出的次子,才一岁多的杨征夷,蒙恩荫补为锦衣卫百户世职。
嫡出的三子,还不到一岁的杨征虏,被恩荫为锦衣卫千户世职。
这种推恩荫补的世职,原先还有俸禄,现在连俸禄都没了,已经成了纯粹荣誉性质的头衔等级了,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
但是你还不能说皇帝啥也没给,毕竟锦衣卫指挥佥事、锦衣卫千户、百户,听起来非常高大上,而且还是世职,还是很唬人的。
只是除此之外,对于杨振来说,就再也没有别的封赏了。
好在杨振此前上报的麾下各路武官推荐委任名单,山海关兵部分司一字未动,原文呈递,兵部呈上去后,内阁票拟同意,崇祯皇帝也没有反对,最后全部照准。
这个事情,其实朝廷同不同意,他已经不太在意了。
包括那些已经拿到杨振签发委任状的将领们,也已经不太在意了。
但是,崇祯皇帝或者朝廷大臣们,显然将批准杨振呈报的各路官将晋升以及任免,当成了对金海镇大军连战连捷收复大批失地的奖赏了。
不管是他们真这么认为,还是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总而言之,除了推恩给杨振的三个儿子之外,再就没有别的封赏了。
一分银子也没有。
杨振看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