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按等一系列的动作,每个动作的力度和角度是千变万化的,想要让测试者一点点进行训练和尝试,这会相当的困难。
最可怕的是手指头!
现代社会当中,需要五根手指头进行配合来进行的动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果是一般的智能义肢,可能会直接放弃手指头的大部分动作,先保证手臂和手掌的动作优先级,但也相当于放弃了手部的大部分功能。
但是陈院士研究的这款超级义肢,从硬件控制角度已经趋近于完美了,五根手指头的灵活度高到令人发指,如果使用得当甚至可能普通人的手指灵活度。
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一个残障人士只要拥有了这款超级义肢,甚至可能会完成普通人都不能完成的事情!
仅仅以打字为例,普通人的打字速度一般为50-100字每分钟,一些手速快的人可能达到更高。
但人的手是有极限的,而机械没有!
如果在脑电交互完美的情况下,机械义肢手臂这种不知道疲累,点击准确性极高,速度又极快的打字方式,直接就会碾压普通人类的码字速度!
这种技术假如成熟了,那么以后不论是写软件的码农还是写的作家,都将迎来一次双手的解放。
他们不用再被局限在电脑面前,他们甚至躺着用脑电意念码字,效率还会数倍提升。
到时候反应一名作家能力的不再是手速,而是创意。
如果仅仅拼手速,就算是老鹰吃小鸡这种大魔王也会甘拜下风的。
但是这太困难了!
因为每完成一个动作都要实际操作一遍,让软件捕捉到这段脑电波对应的动作意图。
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是有钱又有闲残障人士倒也罢了,他们为了有双能用的义肢可以不在乎时间,只要最终能够实现功能,他们可以让义肢数据库一直收集,哪怕用一年两年的时间也可以。
比如赵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如此。
大家在帮助她一点一点试验,一点一点健数据库,这耗费时间的根本无法用小时来计算,而需要用天,月甚至年来计算!
这不是杨不凡想要的,因为这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赵映有最专业的陈院士还有卢佳颖带领的整个团队辅助,这相当于拥有了义肢领域的最强军团,交互速度一定不会太慢。
但普通人呢?
如果任何人使用这种智能义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成本就彻底上去了。
因为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不仅仅是患者的时间,辅助医师的时间成本可能比设备还要高!
这就与杨不凡搞慈善,让这套智能义肢只能在富人手里使用,自己让国几百上千万残障人士有尊严地生活这个目标只会越来越远!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思考到了这里,杨不凡已经有了觉悟。
那就是这套收集数据-建立模块-使用的套路根本无法匹配这款超级智能义肢的硬件!
不,不能说是不匹配,而是暴殄天物。
这种感觉就像是明明电脑装了八核处理器,超级显卡和内存,固态硬盘,水冷降温等一系列高端配件,结果系统装的是XP,玩的游戏是扫雷一样。
想到这里,杨不凡终于按捺不住了,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盘托出,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原本正在热烈讨论试验进度问题的整个团队都被震住了,很多研究员虽然很尊重这位旁听的杨总,但都不认为他能听懂什么东西,他坐在这里也就是为了表达一个重视而已。
但是听到杨不凡侃侃而谈,说出了这么多关键技术后,研究员们的下巴都快掉了,心里纷纷佩服起了杨总,这位老板简直根本就是个研究员,区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