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卿、太常、上将军定位正二品。”……
随着王威的诵读,在场的所有大臣都知道了自己的官职大小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有了个清晰的定位。
其中值得注意的除了文官那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以外,就是对军方将军的定位了。
军队中最高的就是帝国元帅了,其次紧接着就是大将军、上将军,还有称号中将军、称号少将军,乃至称号校尉,这些都是以前都不曾出现过的。
等王威宣读完毕以后,杨松解说道“帝国元帅是军队的最高官职,名额只有三位,以蛟、鹏、虎称之。”
“大将军只有四位,分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国将军、柱国将军。”
李靖之前就被封为柱国大将军,看样子是仅次于帝国元帅的从一品要员。
杨松继续讲道“上将军一共有八位,分别是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也可统称为四征四镇将军。”
这个级别的就是属于一个兵种的最高官职了,比如统领海军的李宝就被杨松授予征东将军的上将军军衔。
其后杨松还大概的讲了一遍其余将军的详情,称号中将军一共有十六位,分为四平、四安、四护、四方将军。
像是周武这个羽林军指挥使就被杨松授予护东将军的称号中将军军衔,另外夏国现有的几个师的师长也是被授予了称号中将军军衔。
负责镇守北方的第一步兵的师长戚继光被授予安东将军;驻守西北方第二步兵师的师长狄青被授予前将军;驻守关外西部山区第三山地师的师长张卫被授予平西将军;驻守永胜城第四重装师的师长霍去病被授予护东将军。
就连身在中京负责管辖全国城卫军的严任也被杨松授予了安南将军的军衔以奖励其这么多年来的贡献。
在称号中将军之下就是普通的中将军了,也就是没有称号的中将军,普通师长一级以及军功师、重要师的参谋长,就是这个级别的军衔了。
原本后保的厅、现在后保部的都督杨仁虽然统辖了一支拥有一万六千人独立旅级别的后勤保障与支援建设军(简称后援军),理应是称号少将军的级别,不过因为杨仁有着后保部都督的官职在,就变成了中将军的军衔。
在中将军其下的就是拥有称号的少将军,这个关于少将军的称号可就多了,基本上是没有数量限制的。
像是王威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就被杨松授予的安护将军就是一个拥有称号的少将军军衔,还有海军陆战队的统领向晨被授予了振威将军。
在称号少将军之下就是普通的少将军军衔,这个级别属于普通师的参谋长一级,或者是独立旅的参谋长,锦衣卫的副指挥使,海军陆战队的副统领。
少将军之下就是称号校尉的军衔,这个原本也是没有的一个级别,相当于另一个世界的准将、大校。
既然有着称号,那就是一个特殊的军衔,像是军功师、普通师下军功团的团长、独立团的团长就会被授予称号校尉。
比如朱成这个在整编之后成为第二步兵师二十一团的团长,就因其军功被授予仁勇校尉。
称号校尉一下的军衔基本就没有什么变化了,上、中、少校;上、中、少尉。
也许只有在军阁之内有着一个都尉的官职按其品级与少校相等,不过一个是官职,一个是军衔,没法用来比较就是了。
另外就是士官有着六个级别,从低往高排列依次是下士、中士、上士,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还有士兵也有着三级,这是新设的,方便用以区分士兵的资历和功绩,从低往高排列依次是列兵、强卒、锐士三级。
士官级和士兵级大多时候只是一个兵,不能算是军官,除非其本身就担有军职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