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猛地一断,最后的酒收入杯中,溅起星点涟漪。
捏起一粒盐水花生放入口中,老人歪头看着酒盅旁的桌面,见并未溅出酒水来,满意地点点头,端起酒盅放在唇边,并未急着张嘴,而是眯起眼睛,鼻翼微缩,轻轻晃了晃头之后再一饮而尽。
师父总是这般喝酒,陈岁岁早已见惯不怪了。
他也曾尝过这杯中之物,辣得他直咳,一旁的爹爹一边笑一边说着,可别吐啊,怪可惜的,老子一年才能喝上几壶?你这一口赶上老子好几天的量了。
苦辣苦辣的,有什么好喝的。
放下酒盅,老人用手一捋颌下花白胡子,轻哼了一声,告诉他,
“月落日出,四季轮转,气候变幻,不过是自然之理罢了。天之道,人力不可及之,便惧之畏之,故谣言四起,众人渐信之,久而久之,便成了传说。”
之乎者也半天,老人“呸”了一声,来了句,
“甭信那个。”
史书中记载,千百年前,在那个诸侯纷争的时代,齐国著名的公子孟尝君田文便生于五月初五。
他的父亲田婴身为齐相,子嗣众多,因克父传闻,便要其母弃之不养,其母窃而养之,及长。
结果便是他的父亲没有被克,而他也成为了史书中著名的人物。
这段文字,在他过后来跟随师父学习的时候,老人翻出来讲与他听的。
关于那个时代,老人还给他讲了另外一个人的很多文章。
师父很崇拜这个人,当说到此人投江而亡的时候,老人老泪纵横,直呼糊涂,又呼高义。
老人拍拍陈岁岁的肩膀,告诉他,记住,五月初五,只需记住这位先生就够了。
老人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死有什么好怕的?活着更难。
随着他的长大,他才从师父的话中,品出各般滋味。
去过龙江镇,他才知道原来儿时孩童可以玩儿的东西这么多,而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只怕是父亲给他做的木剑了。
他懂事很早,很早就开始帮爹爹在田里干活。
当他第一次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比他还高的锄头时,爹爹笑得很开心,不愧是我陈富贵的种,将来是个好把式,饿不着。
师父教他功夫,教他识文断字,给他说文讲义,却从未要求过他些什么,或者让他做些什么。
师父只是告诉他,不许欺凌弱者,不许随便伤人,动手前先讲理,能用嘴便不用手。
师父还说,希望你别辜负我给你讲得那些书。
陈岁岁有些茫然,如何才算不辜负?
师父讲了那么多书,可没一句话是告诉他如何能吃饱肚子的。
其实师父好像过得也不太好,有些时候他好不容易从南山那个小山头上抓来些野味儿,都拿去孝敬给师父了。
师父看着在他手中挣扎的小动物摇摇头说道,杀生啊,拿一边去。
除了第一次他乖乖地要拎着野味儿回家被师父喊回来之外,他都直接拎到伙房杀了开整。
师父吃得比谁都香,才不提什么杀生不杀生的。
爹娘从不管他往陶先生家里跑,因为他告诉爹娘,先生教他读书识字,心里还嘀咕了一下,还有习武。
自己可没有说谎。
虽然在庄子人眼里,这位算不上衣锦还乡的本家人性情乖戾,但是陈父对陶隐老先生还是很敬重的,因为他是位读书人。
并不指望着儿子将来能不摸锄头,但是他陈富贵觉得,多识些字便是一件好事,比如他,识字便比他爷爷多,岁岁这个名字便比富贵好听得多了。
可惜富贵是只是名,不是米缸。
儿子尊师重道,打了野味儿往陶先生家里拎,陈父见了总是笑眯眯的。
要不是咱家这边山头太小,野味儿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