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道:“原来来了两个汉奸呀!”
张国维再次强调:“别看是两个汉奸,他们却是一幅鞑子的模样,留着金钱鼠尾辫,不人不鬼。大元帅,我看不如把他们宰了!”
袁方摆摆手:“这些汉奸走狗肯定是要杀的,但是我们现在还要用到他们,暂且让他们多活一些时日吧!”
“大元帅是想让这两个汉奸带信回去?”
袁方问:“玉笥,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回这封信?”
张国维瑶瑶头:“我认为这封信毫无价值,根本就没有回复的必要,最好是把两个汉奸斩首,与鞑子兵戎相见。”
袁方笑道:“玉笥呀,如果我们想我要坐稳江山,鞑子还是可以利用一下的。”
“大元帅请明示。”
袁方道:“这封信上说,大明的江山是闯贼打下的,而鞑子是从闯贼的手上夺得的,大明自己守不住江山不愿别人,只能怪自己无能。”
“真是一派胡言!”张国维怒火中烧道。
袁方却没有张国维的火气,他微微一笑:“鞑子说的不无道理,我完全赞同鞑子的说法。”
张国维迷惑了,问:“完全赞同?”
袁方解释道:“鞑子说得完全是对的,现在的政权在鞑子手里,我们再出兵从鞑子手里夺过来,这样,这个江山岂不就是我们的吗?”
张国维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道:“对对对!如此一来,我们打进京城去,赶走鞑子兵,从法理上来说,大元帅就是当然的皇帝了。”
袁方点点头。
张国维问:“那么,我们以何口号来攻打鞑子呢?”
袁方道:“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张国维赞同道:“好,这个口号响亮!”
于是,袁方让张国维负责起草回信,张国维欣然答应了下来。
过了两天,张国维拿了草拟好的信来到袁方的府上,恭恭敬敬地把信递给了袁方过目。
袁方接过信便看了起来,这封信写得很长,他花了半个时辰才把这封信看完,看完后他不满意,便提笔进行了删改,删去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最后定稿去如下:
大明国大元帅、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袁方顿首谨启大清国皇帝殿下: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讽读再三,殷殷致意。若以逆成尚稽天讨,为贵国忧,方且感且愧。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顿亡君父之仇,故为殿下一详陈之。
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嗟乎!人孰无君,南中臣民哀痛,如丧考妣,无不抚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剪凶仇。
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君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之监国非他,即神宗之子,而大行皇帝之叔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进,新君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越数日,监国即令方视师江北,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假兵贵国,破走逆成。殿下入都,为我先帝发丧成礼,扫清宫阙,抚戢群黎。此等举动,振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
故此,方遣使北上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
这封信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现在正是国务繁忙之际,忽然接到殿下的华章,真像是从天而降。来函已反复拜读,其中情意恳切。来函提到“逆贼”还迟迟不能讨伐,使贵国因此而烦恼,袁方既感激又惭愧。只恐殿下的左右不明真相,说南方的大臣与百姓偷安于江南,竟然忘记了忘记了国仇家恨,因此特向贵国详细陈述一下实情。
先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是尧舜一样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