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49章 深受影响(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非常严密。

金在开国之初,考试分词赋进士、经义进士两类。

词赋进士考试、诗、策论各一道;经义进士考经义、策论各一道。

录取名额不定,考试亦不定期。

到天会五年1127年,金军占领河北、河东之后,官吏贫缺,急需补充。

金太宗便根据辽、宋旧制的不同,下诏对南北士人各以其素习之业取士,号称“南北选”。

至天眷元年1138年五月,熙宗亦下诏,命南北选各一词赋、经义两科进士。

天德二年1150年将南北选合而为一,并取消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

到世宗完颜雍时,科举考试得以进一步改革:一是增加了时务策,海陵王时科举不考时务策,“士人不以策论为意”,影响了人才质量,为此世宗提出“并答时务策,观其议论,材自可见,卿等其议之”,故官员缺额较少,后罢掉南北选,每科取士不过六七十人,官吏缺员严重,有鉴于此,世宗便命“自今文理可采者取之,毋限于数。”

自此后,第科取士名额增加,至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取士达586人,承安二年1197年,高达925人。

继续阅读!

三是增设女直进士科,即策论进士,这是专为女真人设立的考试科目,该科设于大定十一年1171年初只试策,每场一题,用女真大字,后又增试诗或论,用女直小字。

可以说恒古以来,采用少数民族文字进行科举考试,这在我国历史上算是一大创举。

而本科设立后,首次考试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举行,共录取徒单镒等27人。

所取之士全部被任命为女直字教授,充实和加强了女真族的师资队伍,同时对女真族的文化开发亦起了重要作用。

所以,金一代名士,多由此科出身。

并且金代科举制度考试分4级进行,即乡试,府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的名称始于金,当时把县试当乡试,县令为试官,及格者才能应府试。

府试原为六处举行,后增至十处。

府试合格者才能参加在首都举行的考试,即会试。

泰和二年1202年定制度,会试策论3人取一人,词赋经义5人取一人。

会试中选才得应举殿试,而金代初年无殿试,从天德二年1202年开始增设殿试科,除进士诸科外,还有律科、经童科、制举、武举等科目。

进士及第后,都要从基层的小官吏作起。

大定时还特规定,地方府一级少尹及中央政府的令史要从进士出身的小官中选用。

至于中高级官员京主要从进士出身的低级官吏中选拔。

如此积数十年努力,吸引了大批汉族士人通过科举踏入金朝仕途。

使金朝的官员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

尤其是“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繇由科地位至宰辅者接踵”,从而改变了创业阶段主要由无文化的军人掌权的局面,对促进金朝政局稳定、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金代科举开始于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初无定期。

自天会五年后方转入正常,三年一试。

初分南、北两选,以词赋、经义取士,后合并为一,设进士科和女直进士科,前者分词赋、经义两科目取士,后者以策论取士。

金共开科约40次,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4级,状元有名可考者19人。

所取之士,多用为官吏。

可见,金初以武夺取政权,其后统治者重文重武,以文治国,政局稳定,文武双全,国家安定,文化发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