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章:息县之帅(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要统整不同部落实际上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他也提出了疑惑“确实如少帅所言,百濮各个部落分散,支系众多又不相统属,三两个部落倒是容易整合,可要统整真正的‘百濮’,麇人真有那个能耐吗?”

苏遇十指交叉,眉头微皱“这确实是个好问题,若以利益论之,我们难以理解这其中的关联。”继而表情一变,话音一转“但麇国只是烟雾。”

“烟雾?”许戈这回就彻底跟不上苏遇了。

苏遇将指尖落在了上庸的四方城“有能耐统整百濮,甚或整个西南戎族的,在这儿。”

“庸国?!”

此时,一直在旁的县尹陈央,忽然出声“苏公子,我虽不懂军事,但我有一事不解,庸国早前就曾东进,犯我楚境,可战事最终不是止于汉水中游了吗?我还听闻庸国这几日,正派使者前往郢都,想与楚君和谈。按这来说,它一边整合各方族群,又一边要求和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苏遇魅然一笑“如果连县尹大人也觉得奇怪的话……那答案,就更明显了。”

陈央是文官,自是不懂行军之事,也自知愚昧,不及眼前这位少年将军。

“此话怎讲?”

苏遇紧接着说“楚庸相峙多年,兵力不分伯仲,即便战事胶着,也少有和谈先例。但这一次,庸国竟公然派使者入郢都,只有一个可能庸人欲谋划他事。”

陈央和许弋静静地听着苏遇分析“确实,统合‘百濮’需要不少时间,三年为计的话,对庸国这样的大主来说就差不多足够。庸人东犯一战是诱攻,也可能是试探,甚至根本就是为‘和谈’而来的。他们在用不使楚国生疑的方法,拖延时间,以便作最后的军力整合。”

陈央听完后总算理解了“所以这是庸国的一道缓兵之计?可是,楚君向来不重军政务,这朝堂上又有若敖一族控权,他们会不会中庸国的圈套?”

苏遇见陈央提及到楚君,眼神没有流露忧虑,倒是神色自若“你说的对,事关国境,若敖一族应当自有把握,至于大司马会否察觉到这是个圈套,以他的军事能力,我还是信任他的;不过,无论如何,父亲已经赶往郢都劝谏楚君,所以应该还来得及。”

“至于我们的君主,在政务上其实还是有能耐的。”苏遇眼中闪过一丝外人所不懂的目光,道出的这最后一句,在陈央听来却是如坠雾中,不明所以。

如陈央说的一样,楚国的百姓甚至朝堂的大臣对楚君都有许多微言,毕竟这位君主年少即为以来,整天不是饮酒作乐,就是骑马打猎,丝毫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仅如此,他还在楚国的宫殿外明令道,任何群臣不得入内进谏,若有违者杀无赦。以至于许多在朝忠心耿耿的臣子,心里都在淌血懊恼。像他这般醉生梦死的君主,楚国的国力也早已日渐衰败。

但许戈跟随苏遇一年半,反倒觉得苏遇对楚君倒是有着无比的信赖。他记得,苏遇之所以能成为息县之帅,正正就是楚君两年前亲自任免的。他的父亲在朝任职,虽说不上位高权重,却也秉持忠厚之心。所以苏遇对楚君之忠,许弋也是看在眼底。只可惜,在许戈的眼中,楚君还真算不上是个明君。

苏遇低头,仔细查阅军防地图上的西境防线,向许弋确认“你说,麇人集结竹山,山戎则在九道乡?”

许戈抽回思绪,确认答道“是。”

苏遇将竹山与九道乡,以直线联系,继而把两军继续向前推进的路线,虚画而出。只见苏遇指尖的虚画,最后落在了阜山二字,神色凝重道“如果是这里的话,那防渚最后的布防之地,便在大林。”

许戈琢磨着苏遇的动作,也几乎在一瞬间意识到,庸国此战最终的目标。

他眼皮一颤,话音有些惊扬“一旦大林防线被攻破,敌军沿汉水而下,他们最后的目标……”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