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病是指人口膨胀、交通拥堵、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症状。
虽然我们强调城市化,但是我个人是强烈反对过度大城市化,如果不加节制,未来两千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并不稀奇。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我国的城市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预先规划好,这不仅是城市建设规划,还有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功能规划等等。
第四个方面就是加强县城城市化发展,我们可能一提到城市化,就会想到那些国际上鼎鼎大名的国际化城市。
虽然这些国际化大都市确实是国家名片,让更多的国家了解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们可以搞,但是这并不是城市化的全部。
我国人口众多,如果资源都朝着这些‘国际化’城市涌入,必然伴随着人口向这些城市涌入,人口膨胀速度就非常快,大城市也就诞生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制定符合我国人口大国实际情况的城市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认为除了全国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外,最应该大力发展的,就是县城。
县城人口少的只有20多万,多的也只有100多万,这样的人口体量,既满足了城市化的需求,也可以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
第五个方面就是增加城市之间的沟通能力,这是为了应对县域经济体量较小,无法完成一个产业的全部链条,只能通过县域合作方式,来集聚产业链,共同完成一项目标。
这个沟通能力,既指交通通信沟通能力,也指经济产业沟通能力,只有完成了这些有效协调机制,才能够发展好县域经济,才能够让县域经济助力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还需要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将所有的县城相互连接起来,将全国所有的城市都连接起来,最好能够做到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任何周边城市。
而中心城市之间,可以使用高铁连接起来,争取两到三个小时,可以到达任何相邻中心城市,能够做到这个的,只有高铁能够办到。
当这个目标达成了,那么全国城市交通网络算是彻底建设起来了,县域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会不复存在,每一个地区都能够发挥他们的区域优势和特色,经济想要不发展都很难。
除了交通以外,就是区域协调机制的建设了,刚才说的,县域经济是很难完成完整产业链的建设,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只能够完成产业链的一个环节。
所以区域经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信息沟通的平台,也是经济合作的平台,更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一花开罢百花败,区域经济范围内,每一个县域经济都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够发展适合自己的经济环节。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电脑产业链,我们将内存、CPU、主板、显卡、机壳、液晶面板、材料等分别放到不同的县域经济当中负责生产。
然后再将设计和组装等工作放到中心城市完成,这样既能够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让产品和市场更加靠近,不会因为闭门造车而让自己的产品丧失竞争力。
从这个例子当中,各位也应该清楚,中心城市更适合靠近市场的产业,像上面说的设计、研发、整合,而县域经济更适合生产环节。”
在前世,虽然县城里面高楼不少,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貌似不错,其实却是严重的产业空心化,只有房地产,而没有相关的产业支撑。
许多人虽然在大城市工作,但是在身份上却始终无法融入大城市,所以只能在自己出生的县城购买房子。
但是县城又无法给他们提供就业,所以他们的青春只能献给这些大城市,期望老了后,再回到自己出生的县城养老。
这在赵一看来,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也是对于百姓极不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