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这句话,明显有漏洞,不过并不清楚是来自李长安,还是买邵白……
此时的李长安,就像司马懿一样,深思熟虑!
公元223年,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便一手接管川蜀的军政大事。期间,辅佐刘禅称帝、平定南中叛乱、对内发展生息,终于经过5年多时间把蜀国的国力再次恢复到新的水平。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挥兵北伐。率领蜀国精兵10万北伐曹魏,并且任贤使能,启用了诸多将才如:魏延,向宠,吴懿,廖化等人。在政事方面,诸葛亮也提拔了蒋琬、董允、费祎等人。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不幸病重,身死于军营之中。然而在诸葛亮死后,他的大敌司马懿却终身不再踏足汉中,进入川蜀之地。
虽然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但最终因为蜀、魏两国实力相差甚远,并且曹魏主帅司马懿避而不战。最终导致诸葛亮在五丈原被活活给耗死,司马懿当年之所以采取避而不战的措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退敌之策,其实呢?
在笔者看来,司马懿他是畏惧诸葛亮的。
因此,才在兵力、粮草、多于诸葛亮数倍的情况之下,选择龟缩军营。
不过,在公元234年8月中旬左右,诸葛亮便不治而逝。诸葛亮的离世,对于蜀国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损失!
然而,对于司马懿来说却是个大大的好消息。
因为,只要诸葛亮一死,整个天下基本上就找不到对手。整个天下、江山,也将任由司马懿指点。
然而,在诸葛亮病逝之后,司马懿却一直未曾踏足川地,终身都没敢攻打蜀国。
司马懿这波操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照理论上来说,蜀国诸葛亮一死,司马懿应当挥兵攻打蜀国,让自己成就万世功名才对。
但为何,司马懿却当起了一辈子的缩头乌龟呢?
其实,司马懿之所以没有进攻蜀国,乃是真正大智者的做法。
如果司马懿进攻蜀汉,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不但司马懿没有出头之日,就连整个司马家族也都完了!
为何如此说呢?司马懿如果真的率兵进攻蜀汉,到底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灭顶之灾呢?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时,便因为司马懿的上场,被迫上演了空城计。
当时,司马昭是跟随司马懿一同阻击诸葛亮的。当时司马昭见城门大开,而且城池亦不大,便想直接率领兵马冲杀进去,如此便可活捉诸葛亮,名成天下。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
没错儿,当时司马昭就已经看出了诸葛亮乃是无兵在手的,因此故意打开城门。然而身经百战的司马懿他却直接下令退兵,并且对司马昭说:“诸葛亮生平用兵谨慎,从不弄险!不可追击!”
当时司马懿这个话,估计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要设伏兵,也有地势够大才行,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根本就是一个弹丸小城,休说设下伏兵,就是普通百姓能够蜗居生活就算是不错了。
那么,司马懿为何要故意放走诸葛亮呢?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此时司马懿明白,如果自己这次把诸葛亮给活捉,自己便会被曹魏架空,不但兵权保不住,就连自己也将会被曹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或许当魏主感觉到司马懿是一个威胁之后,便会随便安排一个罪名,把司马懿给查办,其子流放边关。这其实就是,兔死狗烹的道理。
而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也同样坚持不伐蜀,其道理也很简单!司马懿他就是要留着姜维、有了蜀汉的威胁之后,魏主便会给他一定的兵权,这样自己的地位可以保住,兵权也会一直在手,而且自己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