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一战,袁绍损失了足足十万兵马,裘盛与刘虞则俘获了六万袁军,也就是说,二人这次战斗不仅没有折损反而还赚了三万人。
在粮草上,袁绍损失则更多,战争中消耗的,被烧毁的,将要当做赔款的,总共加起来足足有五十五万石。而裘盛与刘虞花费的粮草不过四十万担,也就是说,二人此战还赚了十六万石粮草。
如此巨大的胜利当然让全军上下士气高昂,战意十足,全都希望立刻调转兵锋去辽西,剿灭公孙度。刘虞也有此打算,不过裘盛却表示不必如此急躁,稍稍修整一下,看看情况再说。
裘盛如此态度让刘虞十分不解,不趁士气正旺的时候进攻,还等士气回落的时候?何况公孙度实力并不强,手中最多六万兵马,绝对无法与自己和裘盛的二十三万联军相抗衡。
既然是联军,裘盛就不能只顾自己,为了不与刘虞产生不必要的嫌隙,裘盛看出他有不满和疑惑后,立刻给出了解释袁绍虽然退兵但未必会完全罢休,所以需要考虑留下多少兵力防卫。公孙度虽然只占辽东、玄菟郡两郡,兵力不足,但是裘盛与刘虞对公孙度的了解也不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不应着急进兵,而应快速搜集有关公孙度的情报。
这番话将刘虞说得口服心服,于是不再要求快速进兵,而是坐下来与裘盛商量防卫袁绍和进攻公孙度,率军以每天五十里的速度向北进兵。
经过三天的讨论,二人决定用三万精锐留守广阳郡,两万精锐留守渔阳郡,两万军队留守涿郡,对袁绍建造起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剩下的十六万兵马则随二人北上征讨公孙度。
知道袁绍大败之后,公孙度有些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他这个原本打算做渔翁的家伙感觉自己就要成为待宰羔羊。手下有六万兵马,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但绝不可能打败能征善战、勇谋兼备且带领十六万雄兵的裘盛。
公孙度既不甘心不战而败,也害怕裘盛算张鲁时候的旧账,所以他最终还是绝对与裘盛、刘虞打一场。打赢了,见好就收,打输了,能投降便投降,不能投降便跑路去高句丽继续当地头蛇。
之所以敢这么想,因为高句丽那里非常落后,人但凡有些大志向就绝不会在此时踏足高句丽,而会选择逐鹿中原,裘盛、刘虞就是这样的人。
另一边,裘盛与刘虞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
“刘兄,你说他公孙度会怎么应对我们的征讨?是死拼到底,还是像袁绍一样打败了两场就求和?”
“裘兄弟,老兄我看公孙度绝不会死拼到底。之前他虽然跟着张鲁一起诬陷你,但是并未成功,你也并未表明态度要与他不死不休。这次他是针对幽州而来,并非针对并州而来,所以他真正的敌人是我,不是你。再者,在我们与袁绍大战时,他并未趁机发兵偷袭,与我们的仇怨也不深,所以他必定不会要死战不休。很可能是打一场就求和。”
“刘兄,言之有理。他若是想求和,我们是否同意呢?他可是个狡猾的家伙,恐怕不那么好管。”
“兄弟这是什么意思?不让公孙度求和?真要灭了他?会不会太凶悍了点···”
见刘虞这个样子,裘盛明白他误会了,于是笑道“凶悍?刘兄,我可没说不让公孙度投降,而是不放心他继续当辽东太守,不放心他手中握有兵马。他虽然正面打不过我们,但未必不能成为偷袭我们的一把利刃。”
这回刘虞算是明白了裘盛担心什么,原来是担心公孙度和其他人再次合作,在裘盛、刘虞失败的时候他出来给上一致命一击。
“兄弟说得极是,看来即使公孙度投降,我们也要夺了他的兵权,不让他担任辽东太守,将他调回右北平或者渔阳才好。”
没多久就到了玄菟郡辽阳城下,城上旌旗招展,士卒昂首而立,看上去士气很足,这让裘盛